文化艺术报讯 (全媒体记者 倪尧 钟梦婕)国家发改委网站7月22日消息,《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于近日发布,成为推动“十四五”时期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实施方案》从优化城市群空间发展格局、提升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推动产业和创新协同发展、推进生态共建环境共保、共同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推进公共服务开放共享等方面做了具体部署。
增强西安国家中心城市竞争力
《实施方案》提出要增强西安国家中心城市竞争力,培育发展西安都市圈,加快重要节点城市建设,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落实构建“一圈一轴三带”总体格局的要求,依托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加快培育现代化都市圈,增强轴带上节点城市承载能力,提升城市群空间发展凝聚力。比如,提出要保护好千年古都风貌,彰显世界历史文化名城魅力。推动商洛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依托秦岭打造知名旅游目的地和康养城市。推动天水电子信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壮大临汾、运城、庆阳、平凉特色优势产业,增强人口集聚能力。
支持城市群文化和旅游联动发展
为聚焦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逐步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共享,切实增进民生福祉,《实施方案》还提出稳妥推动社会保障一体化、支持城市群内高校联动发展、加强医疗卫生领域合作、共同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等具体举措。比如,要求逐步放开放宽居民在常住地或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深入开展教育领域合作,支持城市群内高校联动发展。同时提出,加强周秦汉唐古代都城遗址、秦汉唐帝陵等大遗址保护,推进秦岭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申报培育工作。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秦腔、剪纸、太昊伏羲祭典、崆峒武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加强城乡建设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强化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和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保护利用。传承红色基因,联合开展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推出一批展现关中平原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的文艺作品,挖掘黄河文化宝贵价值。支持城市群文化和旅游联动发展,通过门票互惠、线路互推、客源互送、信息互通等形式,实施全方位文化和旅游合作,共同塑造区域文化和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