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2022年06月29日
回忆一位老领导
○ 顾青峰


  前几天,在朋友圈看到了付清涛老人的照片,不由勾起了我的记忆。
  付清涛祖籍岐山。其人个子不算高,敦敦实实,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担任原延长县南河沟公社党委书记。那时候,我正上小学,因为他包抓我们村(下驿),加之付书记为人和善、说话幽默,所以对他的印象比较深刻。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干部和群众,真正是同吃同住同劳动,根本不像现在的有些干部,早上下乡晚上回,走马观花耍嘴皮。当时,身为公社一把手的付清涛,严于律己、身先士卒,总是以自己的行动带动身边的干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他在我们村上蹲点,吃的是“百家饭”,住的是光棍汉的窑洞,干的是和群众一样的农活。我村东沟壕有一孔破旧窑洞,里面烟熏火燎,日积月累使窑洞变得一片漆黑,加之用报纸糊窗,即使在大白天,窑洞的光线都异常昏暗,不习惯的人很难适应这样的环境。付清涛书记下乡来村里,却常住这里,和这里的一位孤寡老人同住。他常笑着说:“别看这孔窑洞黑,冬暖夏凉,住着还是挺舒服的。”现在回想起来,真不知道他怎么会选择住那样的地方,如果不是对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和高度的责任感,不要说是公社书记,就是一般老百姓,恐怕也是做不到的。
  一九七二年的春季异常干旱。眼看着要错过播种季节,老天爷就是不下雨,群众着急,付书记更急。无奈,他动员群众发扬“人定胜天”的精神,担水抗旱。从两公里外的沟底往塬上担水并非易事,尽管是春季,可人人都是汗湿衣衫。作为书记的他不是坐镇指挥,而是和群众一样,每次都挑着百十斤的水行走在抗旱大军之中。看到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的他,有谁还好意思溜奸耍滑呢!几天下来,付书记的肩都磨破了,即使这样,他也不肯少挑一趟。
  有一年,麦收季节,因村上的牲畜运力不够,使割倒的麦子不能及时运回场院,他就组织群众夜战背麦子。有些群众对夜战有意见,故意把湿度大的麦子留给他,看似和其他男劳力一样也背两捆麦子,可他肩上承受的重量要比其他人重几十斤。后来尽管他知道了真相,却当做什么也没有发生,他太能理解和体会群众的不容易了。
  过去在农村下乡,最难的就数吃“派饭”了。当时群众的生活条件普遍艰苦,即使想给下乡的干部吃好点,也是力不从心。加之农村的卫生状况参差不齐,有些卫生差的群众家里一到夏季就蚊蝇乱飞,院内臭气难闻,甚至有些户怕冬季猪食冻住,就直接将猪食槽放在住人的窑洞内。这样的状况,就是饭菜再好,相信一般人也难有食欲。可是,付书记从来不计较这些,饭派到谁家他都去,并且按规定每顿饭坚持缴四两粮票和贰角钱的伙食费。时间长了,群众不收他的伙食费,可饭后他都是悄悄地将粮票和钱压在农家炕上的毛毡或者席子下。
  付书记很有一套工作方法。他批评人从不指名道姓,总是拐弯抹角地摆事实。表面上看起来并没有直接批评谁,可犯了错误的人却是心知肚明。群众都说:尽管付书记在批评人,但大家心服口服,都爱听!
  时序更替,物是人非。转眼几十年过去了,许多事情在记忆中渐渐地变得模糊了,可对于付清涛,我却有着深刻的记忆,历久弥新,不曾忘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