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2022年04月18日
北周千佛碑
○ 贺 龙


  前段时间学院组织的外出考察当中,在咸阳市长武博物馆意外看见了一块北周时期的千佛石碑,这是一座以石碑形式雕刻的千佛群像。虽然岁月的风沙已将它消蚀得残缺不全,但它四周的满刻,依然给人一种神圣的感觉。
  此千佛碑材质为砂石。残高90厘米左右,宽约75厘米,厚约7厘米。其四面以浮雕形式雕刻,碑正面中偏上凿一大龛,穹窿顶。龛内浮雕一尊佛像和两尊菩萨像。两尊菩萨站立状。龛下以棱线分为左中右三部分,每部分内各雕一力士。龛外左上角处雕刻了三个奏乐仙人:左人盘腿坐,作吹箫状;中间那位向右侧斜跪坐,抱着琵琶,作弹奏状;右奏乐人与中者略同。人物神态十分痴迷陶醉。碑石以大龛顶为界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存33小龛,每龛雕同式坐像一尊,下部分存9层103龛,每龛雕同式坐佛一尊。佛发均为高肉髻。
  东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后,受政治、宗教、文化和社会风俗等的影响,佛教雕刻艺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断地发展和创新。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重要阶段,又是佛教文化融入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关键时期。往返在丝绸之路上的中印僧人、工匠、商旅们将印度笈多时期的马图拉与萨尔那造像艺术形式带到中国,印度文化与中原文化进行碰撞,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创造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轻盈飘逸、沉静内省的南北朝造像艺术形式,从而迎来了中国佛像艺术发展的第一个繁盛期。
  此碑为千佛题材,佛教千佛题材,是大乘佛教文化思想的产物,大乘佛教认为千佛出世弘扬佛法。释迦牟尼佛就是现在贤劫的第四位佛主,因此贤劫千佛尤受现世众生的崇拜。在石窟、雕像和壁画中都可以看到以千佛为主题的作品。其表现形式主要是一排排小佛龛,布满石窟,数量不固定,有些数千佛、几百或几十佛,和简化形式的九佛或十二佛表达千佛的思想内涵。与北朝禅宗观念相符合。
  千佛残碑题记其铭字已不完整,早已识别不全,自右向左,由上至下书写,笔法遒劲挺拔、苍劲凝重。仅存“昌二二月……日***于……安和”等字样,由这些石刻皆能看出北周时期佛教文化之鼎盛。造像题记是以其书法风格方面的艺术价值最受人称道,实为我们当时佛造像与汉化书法二者的结合。这些造像记的内容基本是叙述造像时间、动机、主题、愿望等。题记书法风格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种笔画方折劲健,结体扁方紧密,这是魏碑中的典范,如《始平公造像记》。另一类融合多种笔法,形体多变,代表作品有《姚伯多造像记》。还有一种则是此千佛残碑题记铭文,其笔方圆并用,形体方正,突破了魏碑方笔扁形的局限。用篆书的圆笔、隶书的波磔来写楷书如《石门铭》。
  这次外出考察这块千佛碑让我印象最深,质朴自然的石刻艺术体现出来了北周时期的宗教艺术、审美取向等等。北周时期佛教兴盛一时,留下的佛像石雕至今令人叹为观止,我们不仅能看到其中的线条、造型、风韵,更能从造像中看出北周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审美等。因为我们每个时期的艺术往往是反映这个阶段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最好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