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西安部分地区6小时内降水量将达50毫米以上,强降水影响区域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和中小河流洪水,气象风险等级高……”下午4时20分,手机上弹出了“暴雨黄色预警信号”的新闻推送。
在经历了“周六加班、周日值班、周一上班”的三连暴击后,一阵阵疲惫感从骨子里渗出皮肤。幸运的是,今天的任务早早完成,领导也没有在下班前临时布置工作,不到7点就回到家中。此时,韦曲的风雨已经渐渐大了起来,我换了衣服钻进厨房,准备下厨烧上两道小菜给妻子献个殷勤,毕竟成天忙在单位里,家务事多有亏欠。
“叮叮叮……”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响起来。妻子叫我接电话,语气里能听出有些不高兴。果然,电话是梁Sir打来的,在妻子的经验里,他下班找我一般没“好事儿”。
“董老师,在家吗?秦岭小峪河突发山洪,9人被洪水冲走,现场正在救援,领导指示咱们到现场配合开展媒体引导工作……”“十分钟后,我在小区南门等你……”我和梁Sir是局里公认的“黄金搭档”,开展新闻宣传、处置舆情事件,我们俩总是闻警而动、冲锋在前,像今天这样紧急出勤的任务,早已是家常便饭。
“要不你弄包泡面先吃吧……”我朝妻子尴尬地笑笑,然后赶紧低头穿鞋。妻子嘟囔两句转身走开,当我开门要走时,她将我叫住,递过来一把伞:“伞都不拿,不怕把你淋傻了!”干警察的随时随地来任务,妻子早就习惯了,刀子嘴、豆腐心——典型的警嫂脾气。
从我家楼下开车到小峪河用了近40分钟,山脚下的雨比城里大得多,瓢泼一般,即使把雨刷器调到最大视线还是模糊,不到8点天色已黑得密不透光。从峪口往南刚刚一拐,就已经能听到奔腾的洪水声音,犹如猛兽嘶哑的咆哮。
设立在现场的临时指挥部就十几个平方米,狭小逼仄的空间里烟雾缭绕,气氛严肃。警服、消防服、救援服、雨衣、胶鞋……各色着装的人,来的、走的、汇报情况的、下达指示的,流水一般。分局领导已经带着治安、巡警、派出所等单位同志紧张有序开展工作,我们也得知了关于灾情更进一步的信息:当日17时许,山中突然下起暴雨,河水迅速上涨,河道里的游客来不及撤离,50多人被困;河东岸突发泥石流,有民房被冲毁,9名用餐的游客被冲进了河道。市上领导坐镇现场指挥,公安、消防、武警、水务、卫生及当地干部群众200余人的搜救队伍,正在冒雨开展拉网式救援。
这几年,经历处置的突发事件也有不少,山洪抢险救援还是第一次,9名游客被泥石流冲走,50余人被围困山中,社会关注度很高。我们跟领导打过招呼后,就主动同区外宣办、网信办的同志们对接上,几个人的电话一直没停,省内的、省外的、报纸的、电视的、网络的,数十家媒体轮番询问情况,有的说马上就到达现场。为防止出现不实信息造成负面影响,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配合现场媒体采访、主动权威发声。
“民警冒雨进山,逐户摸排受灾农户和被困游客;救援人员临时架钢管绳索打通道路,搭建简易浮桥,设置临时安全哨,克服各种困难全力救人;山洪致使9名游客被洪水冲走,下落不明,现场正在紧急组织搜救……”我也不断穿梭在救援现场和指挥部之间了解进展,将最真实的情况向外界传送。
尽管一路上风急雨冷,但当见到腰绑绳索沿河搜寻的消防队员,见到拉着警戒线站在雨中维持秩序的特警队员,见到卷起裤腿、两脚稀泥、摸黑入户排查的公安民警和街办干部,见到等候家人平安归来的群众的焦急眼神时,我也就不再觉得冷与累。身边一个个坚定的身影都在今夜与死神赛跑,争夺生命的希望。
晚上9点多传来消息,被困在山上农家乐的50人已被全部成功救出,看着他们安然下山与家人相拥,我们的付出全都值得。然而被洪水冲走的9人依然下落不明,虽然所有人都明白被泥石流直接冲进湍急洪流中凶多吉少,但大家依然盼望奇迹的发生。
晚上10点多,坏消息传来,陆续有两名游客的遗体被打捞上来,我的心情跌落谷底,仿佛自己努力保护的东西被人狠狠夺走,现场的其他战友也都不大说话了,他们此刻大概也都和我一样吧。
救援工作还在继续,大家并没有灰心,失踪的其余7人还有被救的希望……
(作者系西安市公安局长安分局政工科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