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2022年03月25日
书 家 建 华
○ 刘新中
  建华李姓,西安土著,小我十余岁,严格讲我们并不是一茬人,我和他在一次活动中认识。那大概是十多年前,彼时他在一所艺术学校任教,专职书法。艺术学校的负责人向我介绍建华的作品,悬挂在办公室的墙上,好几幅,初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觉得基础还不错,只是字有些剑拔弩张,静气少了些,遂嘱他应多读些书。
  后来和建华熟悉起来,知他从小就天性无拘,借习书磨性养心;后在一家企业工作了若干年,那是直来直去和坚强硬朗汇集的地方。机器轰鸣,热浪喧嚣,高喉咙大嗓门,此种环境很难让人心平气和,但世间的事物从来都是利弊相当,失与得共存。生活打磨人,也滋养艺术,建华作品真实地勾画了他一路走来的影像,粗疏里虽缺精致,但绝无妩媚之态;严谨里常常不自觉越位,却颇显爽真之风。
  这多年弄书法的人日益泛滥起来,都认为这是最靠近艺术或者说最容易猎取名利的一个手艺。只要认识几个汉字,抓起毛笔铺开宣纸就敢抡,尤其是一些握有实权的官员。字越草越好,反正画人虽难画鬼却容易。非正常的艺术生态下从不缺叫好声和叫卖声,书法家急功近利,官员曲线捞钱,许多人为此走上了富裕的道路。这种书法背景下建华却没有追逐潮流,开始束缚起锋芒,越发尊重法度。他不断给人写字,包括春节的对联,一写就是几十件上百件。有求必应,且都是免费的。陆陆续续看到他的字,感觉到了他点点滴滴的进步。他写字以楷书居多,绝少行、草之类,可以看出他的心机。因为楷是诸书技中最见功力的,也是最无法滥竽充数的。写楷如同达摩面壁,夜深风寂,坐禅修行,不静至于杂念皆去绝不可得。
  对于为人写字建华也有自己的理论,他认为别人向你讨字是看得起你,是友谊的一种体现,是对你艺术成就的一种肯定和尊重。自己正可借此练手,也正可借此让人评头论足,促进自己的进步。这和一些所谓的书法家张口艺术、闭口艺术却总是把艺术紧紧地和金钱联系在一起的行径不可同日而语。从这一点上,建华的行为体现了一种境界。
  建华前几天刚过48岁生日,天命之年已向他招手,他把若干年的书法作品汇集一册意欲印行。人生追求不应有什么终点,当是他的一个休整驿站。检巡过去、梳理心得、面向未来,虽是老生常谈,确也属至理名言。书法和一切艺术一样,除天分外,要靠“养”、靠“悟”。“养”是量的积累,是渐进,是不断地练习,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揣摩,“悟”是由量变到质变,是突破、是自身的飞跃、是凤凰涅槃。
  央视春晚曾有个小品《不差钱》,内中有句台词慨叹人生:世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人还在,钱没了。通用的道理,书坛可以印证。许多曾经大红大紫的书家或官员书法家,一旦从领导位置上退下来,人还在,书法的价格就一落千丈了,甚至无人问津。所以,书家立足,归根结底要靠作品本身,靠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