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篇·土库曼斯坦(下)
我的感觉吧,我们整个穿越行程,中亚国家通关比较困难。这些国家还保留着很多苏联的官僚主义腐败遗风,在通关的过程中,总是被百般刁难。就比如给笔者开车的司机艾迪,他是哈萨克斯坦籍,他们国家和土库曼斯坦的一些历史纠葛一直延续至今。艾迪从奥什开始担任司机,可当我们的车队行将进入土库曼斯坦的时候,他说他的护照土库曼斯坦不认可,也无法办理签证。司机只能把车交还我们的人来驾驶,他又返回阿斯塔纳,从阿斯塔纳坐飞机到莫斯科等着我们会合,然后从莫斯科开始,再一次担任我们的司机。
进入土库曼斯坦非常艰难,一般游客根本不接待,不允许穿越他们的国家。对我们一行网开一面,让如此庞大的车队穿越他们的国土,是因为中国大使特别照会了他们国家层面的主管部门。在海关,就来了两名当地的年轻人,他们说是志愿者,要给我们做导游。其中一个姑娘叫明莉,她说她在中国留学,在陕西师范大学念了一年预科,又到北京语言学院读了四年本科。我说你跟着我们,又不能付给你费用,你靠什么生活啊。明莉说,她别无所求,只是为了复习和练习她的汉语,为了她对中国的热爱。当然这也完全是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起初我们还很感动,在这样的艰难入关的情况下,还能遇到这样的志愿者,实在是受宠若惊了。另外一个志愿者是男的,他说他是一个外科医生,也是在陕西师范大学读完预科,在延边大学学的医学。
就这样,这两名志愿者在土库曼斯坦全程跟着我们,一个在最前车,一个在最后车。直到经过一个礼拜的行程,在里海的口岸,我们即将登上轮船、离开土库曼斯坦的时候,他们告诉我们,他们是国家安全部门的工作人员,随行是为了全程保护我们的安全。我们还开玩笑说,全程保护的另一个意思是不是就是全程监督。他们也笑了起来。两个年轻人其实也很热情,尤其是明莉还很风趣。
在高速路上,因为没有其他车,我们就把车停在路边,想要方便一下。当我们一群大男人,站在车的背侧,对着高速路的栏杆小便的时候,明莉从后面溜溜达达过来了,我连忙喊:大家赶快提裤子,明莉过来了。明莉走过来却说:没有关系的,你们中国人的那个小东西,我见得多了,你们尽管继续,我什么也没看见。然后人家吹着口哨,从我们背后,又溜溜达达地过去。
他们的高速路特别好,我们整整走上一天,只能见到几辆车,几乎没有车,就我们的车在走着。我们的车一入土库曼斯坦境,车队刚刚摆开,加足油,准备猛跑起来的时候,突然轰隆轰隆的声音铺天盖地压过来,大家吓坏了,抬头看见轰炸机擦着我们的头车,压着我们的车队,从我们的头顶上呼啸而过。接着又来一次,反复了好像三次,一次比一次来得低,一次比一次来得凶险,大家都吓坏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后来我们才明白,这其实是一种警告,警告我们在他们的国土上不要有什么越轨想法,大家都心惊胆战的。
后来在首都阿什哈巴德,在行进的过程中,明莉突然要求我们把右边的车窗玻璃都升起来,不要向外面张望,说这里经过总统府的围墙了。
他们国家的总统,我看那个长相,像是一个五十多岁的中亚人,戴一顶塔式的帽子,穿着西装,到处都有他的海报。羊圈里有他的海报,他怀抱一只羊羔。清真寺里是他祈祷的海报,幼儿园里有他抱着两个孩子的海报,马场里也有他骑着汗血宝马的巨幅海报。
外国货币在他们国家一律不得通行,我口渴想在路边买一瓶矿泉水,人民币他们不接受,我给他们美元,他们也不敢要,说收了就要大祸临头了。后来看见我一个老人口渴得可怜,送了我一瓶矿泉水。
就是那种三斤装的矿泉水。阿什哈巴德的电视转播塔,就建在兴都库什山的半山腰。而与此毗邻的,则是伊朗建筑的白色边防站,连成一线的哨卡和铁丝网。我为什么能判断出那是阿什哈巴德的电视转播塔,因为夜来,那塔灯火通明,而从市区前往转播塔的弯曲公路上,有许多汽车灯光。阿什哈巴德城中,建有多座清真寺,这些建筑典雅、高贵、富丽堂皇,占地面积广大。而在阿什哈巴德的城中心,矗立着高高的独立纪念碑,纪念这个国家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的独立。这种形式的纪念碑,记得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也在主人的盛情邀请下,参观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