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2022年03月09日
丝绸之路千问千答(连载72)
○ 高建群


   中亚篇·大月氏人的五次迁徙(下)
  所以王建新教授率领的西北大学中亚考古队的发掘探寻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他们追循着大月氏人迁徙的踪迹,而东天山,而西天山,而巴尔喀什湖,而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而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一路挥动洛阳铲探寻下去,寻找那些我们尚未知道的秘密,佐证那些我们已知的秘密。人类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一直想弄清自己的前世今生。
  我看了他们发来的许多现场图片,那里面有剖开了的墓葬,有出土的陶罐,有风干了的墓主的遗体,有服饰和铜耳环,有臂钏和铜镜,等等。仅在撒马尔罕一地,他们划了一个半月形的地域,划定图尔噶、阿鲁克陶、图尔—哈纳、拉巴特四个考察区,考察大月氏遗存以及康居遗存。
  我笨想,如果借助现在的医学器械,能从那些石棺中的亡人身上提取些许基因的话,这一路挖掘将为我们提供更为准确的古代大月氏人的迁徙路线。
  我笨想,如果将古游牧人的基因和现代人的基因采集下来做一比对,对于中亚古族大漂移时代最后的落幕,对于现代中亚人的寻根问祖,会给我们许多重要信息。
  我还笨想,当年大唐高宗年代,曾有一场高仙芝与黑衣大食的河中地大战。大战的地点在江布尔城。那次阵亡有两万多唐朝远征军士兵。如果能找到那个古战场,并找到一些阵亡者的遗骸,采取基因,从而就可以证实那场江布尔大战是否真实发生过。
  我还笨想,帖木儿帝国是一个曾经的存在,而帖木儿大帝是永远的中亚传奇,如果考古队能与乌兹别克斯坦方面合作,发掘这位于撒马尔罕的帖木儿陵墓,那将会是考古界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帖木儿自称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后裔,而专家们则认为他是吹牛,是攀龙附凤。如果能将陵墓掘开,如果能从这位王者身上提取一点基因,做个比对,那么这个六百年来的历史疑问就自然有答案了。
  这支中亚考古队挖掘了十多年,以在撒马尔罕时期,队员人数为最多,达二十九名,其中除王建新教授,还有他的研究生,在校大学生、老师,助手,另外还有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的专家。他们在撒马尔罕以及邻近的荒原上发掘了四十多处墓葬。相信他们的研究成果整理出来,公之于世后,会给中亚史研究、中亚古游牧民族研究、尤其是中亚古族之大月氏的研究,提供许多的重要信息。而王教授本人,会成为此项研究的国内、国际上顶尖级的专家。撒马尔罕考古告一段落。中亚严寒的冬天到了,西伯利亚寒流来袭,铺天盖地的大雪,一个礼拜就有一场。盆地的积雪,薄处一尺多厚,厚处可达两米。这些积雪直到第二年的四月中旬才可以融化。于是这支中亚考古队撤回了西安,而在第二年初夏再回中亚。十年来他们就是这样做的。而这次撤回后再一年的考古发掘地就是阿富汗高原的喀布尔了。
  我前面提到的那次西安演讲,与王教授同台,正是在他撒马尔罕归来,即将又赴阿富汗之前。王教授先我演讲。他谈到,明年的大月氏课题探寻,将要去喀布尔,寻找贵霜王朝的遗存,大月氏在此的活动踪迹,探寻这个古国的消失原因,尤其是,它消失后,那些失去国家的大月氏人最后的走向。
  我是接着王教授的演讲走上台的。在开始我的题目之前,我说,我想延续着王教授刚才的话题再发挥一阵。我说,当代中亚考古活动中,有个学者名叫杨镰,年岁和我俩相当,已经在前不久前往尼雅古城的考察中车祸去世(愿他安息)。杨镰和他的朋友们这些年来对塔里木河流域的考察已经有许多的成果。他们在楼兰故址的沙漠中,发掘的那些被称为“楼兰文书”的纸张、布帛、简牍中,发现了一种奇怪的死亡了的中亚文字,这文字叫“佉卢文”,是大月氏人当年使用的文字。这文字甚至出现在官衙的判决文书中。例如,对一件民事纠纷的判案,它的判断书就是用汉文与佉卢文两种文字书写的。
  而在和田文书中,人们也发现了这种死亡文字,且也是官方文书使用文字。而在尼雅遗址中,也有带有佉卢文的古简出土。这说明了什么呀?说明贵霜王朝灭国以后,这些大月氏人又重新翻越帕米尔高原,回到塔里木盆地的故乡。而后来,随着楼兰国的沙埋,于阗国的沧桑变迁,这个中亚古族大月氏最后融入塔里木盆地各民族中去了。
  王教授十分同意我的话。他说研究成果他都看到了,但是作为一个严谨的考古学家,他得有他的实地踏勘,他得为业已取得的历史信息再找一些实证,他还约我,来年去喀布尔的时候,邀我同去。
  这就是一个中亚古族大月氏人的五次迁徙。在我叙述的途中,我不断遇到惊喜,那些我们在过去的叙述中断了的一些链条,竟因为大月氏的五次迁徙奔走,意外地与它们相逢,并将这些链条连接在了一起。例如贵霜王朝的都城,竟然是建在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时建立的大夏(巴克特里亚)的都城基址上,世界在这里相逢,在这里碰撞,从而给叙述者一种奇异的感觉。
  这就是挖掘了或一座,或十座,或一百座中亚墓葬后,无声的洛阳铲为我们讲述的故事。专家们说,在经过这五次种族大迁徙之后,最后这个名叫大月氏的中亚古族风云流散,融入塔里木盆地各少数民族中去了。如我在过去年间写出的一篇叫《走失在历史迷宫中的背影》的文章中所说,相信他们的血液,如今还在别的民族的血管中澎湃着,不羁地流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