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2022年03月09日
也就是个“篡”字
○ 艾 涓


  闲翻字典,眼前是个“篡”字。随手在废纸片上描画出来。
  “篡”字,《说文解字》注:屰而夺取曰篡。夺当作敓(音duo,古意同“夺”)。夺者、手持隹失之也。吴语夺者、强取也。
  古时“集韵”“尔雅·释古”等,对“篡”的注释,基本都“逆而奪取曰篡”。今人造句,也多是“篡党”“篡夺”“篡改”“篡权”“篡位”等等使人不那么欢喜的词句,终归没有一个称得上是褒义的。然而,这个“篡”字,在柏杨先生那里,却出奇的新鲜。在他的《西窗随笔》杂文选里,收录了《“讳”的神圣性》一篇文章,其中对“篡”的议论,照抄这里与各位分享——
  柏杨先生一向认为“篡”是可敬的,盖中国五千年的政治制度中,“篡”是和平转移政权的唯一方法,不必经过大流血大屠杀,可以说万民之福,应该称颂不止。但有些人却认为必须对小民砍砍杀杀,才算冠冕堂皇,这种残忍成性的禽兽思想,也只有酱缸蛆有。所以赵匡胤先生应是值得佩服的一位,其他若曹丕先生,若司马炎先生,若王莽先生,都应是小民的救星。
  民主政治,政权的转移靠选票。专制政治,政权的转移只有靠火并或篡位。站在小民立场,姓张的当帝也好,姓王的当帝也好,千万别打,尤其是千万别千万人头落地。与其杀人千万才出真命天子,不如篡他一篡。而一个王朝到了可以随时被篡的地步,那个王朝也腐烂得差不多啦,苟延残喘地因循下去,受害的只是小民。一批新的血输入了旧政权当中,至少是一个新的希望。
  柏杨先生这样的写法,是不是很有意味,也非常的好玩吧?!可惜这样的写法,我们只能是欣赏欣赏,学是学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