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篇·撒马尔罕(中)
我说,为了准备这一次行程,我曾前往陕西汉中的城固县,向博望侯张骞告知我的此行,我还从张骞墓墓园封土上,抓了一把土,带在身边,而现在,允许我把这一把土扬向空中。晚风,你吹吧,让这抔土四散撒马尔罕旷野,我说,张骞会有所知觉的!
我还说,为了准备这一次行程,我还专程前往河南洛阳,偃师陈河村。我来到高僧玄奘的家中,我为他献上“万世玄奘”的牌匾,我还在院中那口井,用辘辘绞上来井水,用井水浇院子中那些已经枯萎了的花。当村上人告诉我,这家已经是绝户了的时侯,我痛苦地吼道,他是万世玄奘,我们都是他光荣的子孙。
我就这样做了。我就这样长久地跪倒在这中亚细亚灼热的土地上,跪倒在撒马尔罕老城。直到晚霞渐渐地隐入那过去被称作葱岭,现在被称作帕米尔高原的远处。
我长久地注视着那晚霞消失的方向。僧人玄奘就是在撒马尔罕停驻半年,从那里,顺阿姆河河谷,这帕米尔高原通往五印大地的最大的一个垭口,进入今天的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今天的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在拜谒了巴米扬大佛以后,进入印度河流域,继而进入恒河流域的。
我们记得,在高僧玄奘之前,还有一些人穿过这个山口,为世界创造过历史纪录。
张骞西行,正是为了寻找位于撒马尔罕的大月氏。他受汉武帝的委派,前往中亚,寻找匈奴人的宿敌大月氏,商谈联合行动,东西突击匈奴的事宜。
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大月氏并没有接受汉武帝的建议,他们不想再打仗了。
关于大月氏人的故事,我大约得专门辟出一章来讲述,讲述在那遥远的中亚古族大漂移时代,这个中亚古族那漂泊的命运。西北大学有个王建新教授,在中亚地面,挥动洛阳铲,率领他的团队,挖掘遗址和古墓葬,为这个民族的迁徙史,寻找考古学意义上的实证。
此一刻,当我正在这撒马尔罕老城,以中国人几千年不变的那种古老而固执的礼仪,以充满仪式感的礼仪,祭拜这道路,祭拜这道路的开辟者和历史上的行走者时,王教授正带领他的团队,在阿姆河源头,在兴都库什山南界,在帕米尔高原那深深的山窝里,一个名叫喀布尔的名城,继续着他的寻找大月氏人的考古挖掘。
记得上一年,在西安举行的“丝路长安”大学生艺术节上,王教授在我的前面演讲。乱糟糟的一头油腻长发,再好的西装穿在身上也显得邋遢,眼神在手臂指向远方时有一种梦游般的闪光,这是这位可敬的专家留给我的印象。
他演讲说,他们的团队中亚田野考古,二○一九年就已经进入第十个年头了。他们从丝绸之路东天山段开始,那里是大月氏人的发生地,尔后到位于阿拉木图与比什凯克两城中间的那个巴尔喀什湖,然后再追寻到撒马尔罕。如今,撒马尔罕的考古挖掘已经告一段落了,再一年,将翻越帕米尔高原,进入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继续他们的追寻。
记得我是接着王教授演讲的。我说让我补充一段吧!大月氏王并没有接受张骞的建议,这一支人类族群继续地留在撒马尔罕。但是不久以后,由于一个不知名的中亚古族的侵袭,于是他们离开这里,继续举国举族的大迁徙。他们顺着阿姆河谷,走到杜尚别,又走到喀布尔,然后,在阿富汗苍凉高原上,建立了一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帝国,这个帝国名叫贵霜王朝。
在丝绸之路最为兴盛的某一个时期,道路上有四大帝国存在,一个是位于世界东方的中华帝国,一个是位于世界西方的罗马帝国,另外两个,就是位于丝绸之路中亚段建于喀布尔的贵霜王朝和建于伊朗苍凉高原的安息王朝。
贵霜王朝为向西迁徙而路经这里的一支匈奴人所灭。这支匈奴,人们叫他嚈哒,或叫白匈奴。人类学家则叫他们印欧人种。
此刻,我在撒马尔罕老城,而可敬的王教授,他和他的团队正在那帕米尔高原深处的喀布尔挥动洛阳铲挖掘,挥汗如泪。
撒马尔罕有太多的故事,公元前三百多年的世界伟大征服者亚历山大大帝,大约也正是站在我今天的这个地方,对他的帝国军队说,世界的尽头在哪里?山的那面是什么风景?且让我们去看一看。说完马鞭一挥,顺着阿姆河谷,向帕米尔高原走去。
他大约也只走到今天的喀布尔城,或者说,还没有到喀布尔城,而在距喀布尔还有一百三十多公里地面。一场大战之后,留下一座名叫亚历山大里亚的城市,然后班师回朝。为了实现他的“世界的尽头在哪里?且让我们去看看”这个梦想,他将他的军队分成了两支,一支顺陆路返回,而另一支,一直穿越五印大地,顺印度河走到阿拉伯湾,然后乘船而返,回到马其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