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2022年02月16日
回首向来萧瑟处
○ 赵晓舟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悄然划过,它像一只无形的手,把日历无情撕开,让今天成为昨天,把昨天变成过去。人生经过时间的洗礼,沉淀下收获与失落,也许这就是生活。
  过去的时光,无论是得意还是蹉跎,已经无所谓对与错。有道是“千金散尽还复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信奉这些既传统又朴素的哲学,并视其为座右铭。四年前的秋天,正是怀着这些至理名言赋予的智慧与坦然,告别了长达三十余年的银行职业生涯,从此走入人生下半场的慢节奏时代。
  摆脱朝九晚五约束的我,很惬意自己“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释然的日子,我决意“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但人生颇具戏剧性,当生活为你关上一扇门,同时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当年年底,有多家机构向我伸出橄榄枝,最终我决定受聘于其中一家社会组织。在这里,我有机会看见了别样的世界,也让世界重新认识了我。
  步入职业生涯第二春,我踌躇满志,跃跃欲试,一心想为服务中小企业尽点绵薄之力。出乎意料的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受其影响,扛不住的中小企业在这场战“疫”中纷纷倒地,倒逼尚存的企业进行快速迭代,加速转型升级,以促使企业自身得以转危为安,并获得正常发展。面对严峻的防疫形势和巨大的市场考验,有些企业永远留在了昨天,有些企业还在拼命自救,只有少部分企业顺应变化,勉强维持着生存。我所尽职的投资企业率先提出“不做明星做寿星,在疫情中坚持活下去就是胜利”。这掷地有声的豪言壮语,像一声春雷,释放出鲜明的价值取向,充满自信的市场抉择,对处于至暗之时的员工是一种鼓舞,对企业是一种责任,对社会是一种担当,对我个人也是一种思想启迪,它改变了我原有的工作思维。
  我深知,现实生活中,明星固然很耀眼,可谓光芒四射,像烟花一样绚烂,且每个人都做过自己的明星,也曾因此闪耀过,可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做寿星,因为那需要实力与智慧。当今时代,市场中的“明星”常有,“寿星”难寻。因为明星不一定成为寿星,寿星最终会成为明星。过去几十年,我们见识了不少明星企业,它们都曾经显赫一时,耀眼于市,结局却悲摧不堪。在世界处于百年不遇大变局下,市场有很多陷阱,人生有太多诱惑,之所以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其根本原因在于其价值取向。正确的选项决定企业发展方向,引领企业健康成长,造就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延长企业寿命。企业是由人组成的,人是有需求的。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可知,人的需求若得不到满足,就会出现消极抵触情绪,以至于影响其正常的社会行为。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伟人看来,人的本质被社会的各种要素所决定,其中包括个人需求这个关键要素。只要我们改变这些要素,人的本质也会随之改变。然而,人又是贪婪的。现实中,我们虽然羞于承认自己是一个贪婪的人,但事实上,贪婪是人的本性。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就说:“贪婪使出于自身利益行事的个人得到经济支持并使社会更好。”没有贪婪,人类就会举步不前,就会知足安逸,就会失去前行的动力和欲望。然而,过分贪婪的人,如果不加以引导,就会陷入唯利是图、唯我独尊、唯所欲为的个人王国而不能自拔。依此而论,人应“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凡事切不可既要又要还要,因为鱼和熊掌有时不可兼得。
  文章写到此,我想起了《道德经》里的一段话:“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这段话告诉我,人若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见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住长久的平安。谨以此而论,时下如果让我个人选择当“明星”或做“寿星”,我自然选择做“寿星”,活着多好。当然,如果“两星”皆可得,何乐而不为?问题是,就看自己有没有这个能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