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的长安,空气干冷凛冽。早早从梦中醒来在窗口坐下,抽烟。望着楼下孤寂的道路,两排路灯还在摇曳,心中浮现出顾城的句子:
早晨,黑夜还要流浪
我们把六弦琴交给他
我们不走了
我们需要土地
需要永不毁灭的土地
我们要乘着它
度过一生
土地是粗糙的,有时狭隘
然而,它有历史
有一份天空,一份月亮
混迹多年,时时不免怨人,抑或有人怨之。行走在长安城,一天、二天、三天。似乎忘闻了树上的鸟鸣、楼宇间的风声。我以为,自己的脚步在哪里,心就在哪里。直到二○二一年深冬的一天,是我第一次比较完整地感知到,时间仿佛停顿了。瞬间,城市死寂般的过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平时熙熙攘攘的偌大城市,街道变得空荡荡的,路上空无一人。自己,也被困在了家里。而这时,有一群人毅然走出家门,奔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这些日子,这座城就是因为有了他们才有温度。长安向我们展示一个曾经“正常”的情感,试图保存曾经的辉煌文化:关爱、友情、开放、包容。
我们把六弦琴交给他,我们不走了。我想起前日清早下楼,那只熟悉的黄色流浪猫,蹲在我面前。以前看见我,倏地就消失得无踪无影。但这次,它并不转身离开,安安静静地蹲坐着,眼睛定定地看着我。安静的眼神,好像知道我近来的困顿,仿佛在安慰我吧。我知道这是我的功课:要有慈悲,但不悲哀。也许,我真的学会了一点点柔软。
那个雪花飞舞的早晨,我蜷缩着站在长长的队伍里。一个身着防护衣,只露着眼睛的女孩轻轻地说;“冯老师这么早!”我仔细辨认是住在同一栋楼上的小张,刚生了孩子不久的年轻妈妈,一直作为志愿者在协助核酸检测。平日里遇见,总是三两个家人陪她带着孩子。
又有一日,接到电话,里边轻声说:“叔,我在你大门口。”打电话的是另一个小张,我诧异他怎么这时候跑到这儿来。他瘦弱的身影站在大门外,八个月身孕的小麦坐在车里给我招手。隔着铁栅栏,他说带媳妇去医院产检,好不容易出来了,想着赶紧买些菜送过来。
一份天空,一份月亮。我喃喃着,仿佛一次深刻的感受:清净,平等,慈悲!《金刚经》中,佛陀反复吟诵:“善男子,善女人!”这些辛苦着的长安人,多是心中那一份对长安的炽热之心。纵然外地人口中的长安粗鄙,纵然长安充满了保守,纵然长安有让人厌恶的理由,但他们还是护佑着这座城市,因为他们想看到这座城市最美的人间烟火。那时的长安澄净亮堂,爽朗开阔,悠悠荡荡传来:“一位,汤宽大煮。”有色彩,有滋味。生之肯定,当以此为最吧!明知世间有太多不如意仍紧紧地把攥它、拥抱它。
抬起头,日照炽然,仍有风吹。比长安的太阳更美的,是长安人的温情。
春之将至,人间有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