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整整禁足一个月。每天读读书写写字,偶尔刷下喜欢的影视剧,晚上再去院内走万余步,一天很快就过去了,日子清静却不无聊。人活于世,其实最值得关注的只有两件事:自然和自身。聆听自然能让你的心境获得放松,而遵循内心则会让你的生活获得超脱。
春节的脚步一日日临近,思乡回家情愈切。往年这个时候该是陆续置办年货、收拾家里卫生的,如今只能静等解封的消息。院子里那座假山上最近一直栖息一只白鹭,身型高大,长长的尖嘴,洁白的羽毛,甚是好看。它每天中午都要过来觅食,我站在六楼房间窗户前正好一目了然,看着它扇动着翅膀在空中划过一道道洁白的弧线,连忙举起手机抓拍。鱼池里的金鱼只剩最后两条大的了,不由得为那只白鹭担心起来。凛冬之际,它却形单影只。它的亲人在哪呢?为什么只留下它孤苦伶仃地四处觅食?不由想起因疫情封城引起的系列返乡事件。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在国人心目中是何等重要啊!可眼下许多人就是无法回家过年,哪怕家近在咫尺。渭南的朋友在西安工作,已快两个月没有回家了,原以为所在的区解封后就可以回家过年,却被告知回家后需隔离14天,且费用自理。
网上有人说,2022开年最著名的两个周口人非许家印和董鸿莫属,因为,前者让好多人进不了新家,后者让好多人回不去老家。董县长一句“不听劝阻,恶意返乡,先隔离后拘留”着实让人后背发凉。这回家的代价也忒大了!当许多宅家的人发牢骚抱怨不能出门逛繁华闹市、品人间烟火时,殊不知还有一些人正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连家都不能回。他们或是被封控在建筑工地的外来务工者,整日以泡面为食;或是一些来西安出差或旅游的人,为减少开支主动报名当志愿者,多少还能贴补些。
鲁迅在《而已集·小杂感》中说:“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你看,理想是很丰满,现实却也很骨感。人与人之间,只能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封闭宅家的日子各类信息漫天飞,其中不乏许多炒作者。一些人为了蹭热度赚流量不惜颠倒是非黑白或自曝家丑,失去了做人的道德底线。短视频和自媒体时代,已经开始向“另类化”内卷,越来越多的网民以另类化炒作宣传为主,以此获得被关注的心理满足、虚荣心、成就感,甚至是存在感。新媒体短视频流量让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透明,让生活中的趣味点滴弥漫全网。手机一捧,数据算法一推荐,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直到大众审美疲劳,再度陷入对眼前美好简单的事物视而不见,要想获取“更大流量”,内卷也就随之再发生,堕落也会无边无际。
作为看官,每当花边或另类新闻出现,我们或许应当警醒,完全没必要沉浸其中为他人做嫁衣。所谓“谣言止于智者,兴于愚者,起于谋者”。有底线的社会,包容不等同于纵容,理解不等同于支持,默许不等同于甘愿。
文章写完时,我所在的地区开始降为低风险区,每家每户每两天可以出去两个小时,连日来压在心头的石头终于放下了。其实,我是做好最坏打算的。解封在即,回想这一个月,收获也不少。这些都会成为日后难忘的碎碎念。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鲁迅说得多真切啊!我在世间所有的忧伤与欢乐,悲苦与甜美,每寸身心的细微晦涩感受,有一天全部会生成一种介质:理解“人性”的介质。我深信,这是一种漫无目的的理解,更是一种身心的持续修行。它让我企及一种境界:让我消失,让我变轻,让我软弱,也让我坚强,让我弃绝,也让我眷爱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