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读李白的诗,看到《襄阳歌》中有:
…………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
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
…………
反复吟咏,觉得很美。心想,饱览山川名胜的天纵诗仙也会为汉水倾倒歌吟,汉江到底魅力何在呢?
岁月在长,年龄在长,知识在长。以后渐渐知道汉江在宽广的祖国躯体上是一条重要的血脉,有江河淮汉之称,虽不是多么的气势磅礴,但清秀迷人,有诗有画有性格。
汉江,又称汉水,是中国长江最大的支流。其发源于陕西宁强县秦岭南麓的嶓冢山,循着清澈的溪水逆流而上,在绝壁千仞的悬崖半腰有一个石牛洞,传说中随大禹治水的神牛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从此奔涌而出的滔滔洪水,并化身为这块状如卧牛的钟乳石,守护着一方安宁。
汉江在源地名漾水,流经沔县(现勉县)称沔水,东流至汉中始称汉水,自安康至丹江口段古称沧浪水,襄阳以下别名襄江、襄水。汉江在秦岭和巴山的夹峙中蜿蜒流向东,沿途慷慨接纳许多支流,曲折东南,流经汉中盆地,冲出安康丘陵,切入鄂西山地,奔向江汉平原,扑入长江怀抱,与长江共同缔造出富庶的江汉平原。
汉江全长1577千米,流域面积15.9万平方千米。河源至湖北省丹江口以上为上游,丹江口至钟祥为中游,钟祥至汉口为下游,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使汉江流域自然、人文现象呈现出与其他各地迥异的特征来。这里气候温润,物产丰饶。春天江水清柔,两岸油菜花盛开,蝴蝶蹁跹;夏季堤内沙白鸟飞,堤外麦浪滚滚,满眼青枝绿叶;秋时江畔芦花摇曳,树叶红黄驳杂,稻熟果香;冬来远山玉妆,水流轻缓,河中雪落无声。
记得儿时从江边走过,常见人们上下河堤,坐船过河,就闻男男女女的欢声笑语洒到江面。当天刚破晓,朝阳洒满河滩,沉睡的码头便沸腾起来,一艘艘货船载着鱼、米、竹、漆等土特产来往。雨时可见船只斜荡,舟子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立于船首撑篙摇橹,或瞥见蒙蒙细雨之中一缕炊烟袅袅出于乌篷之上。平时河边柳荫、芦苇丛旁垂钓者比比,江上漂过一叶船帆,则有欸乃桨声或悠扬宛转的渔歌传入耳中……
现在,江上建起好几座雄伟的大桥,修了高高的长堤和亲水平台,两岸开发的楼宇鳞次栉比,耸立江畔,倒映水中。滨江大道车水马龙,店铺林立,商住功能分明。近些年,上下游桥闸拦江蓄水,聚起广阔的湖面。常常看到游艇画舫随意穿梭,犁开一串串闪亮的波浪。黄昏,当夕阳给河滩铺上一层瑰丽的晚霞,长堤内外的树草中灯光璀璨,缤纷绚烂的音乐喷泉盛大绽放,观景的游人便聚成黑压压一片……
汉水美,汉水两岸人更美。这里的居民既温良细腻又粗犷豪迈。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这里留下了梁山、龙岗寺等许多史前文化遗址。青山绿水养育过美貌绝伦的褒姒,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从这里走出,众所周知的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长眠于此,就连鼎鼎大名的诸葛亮也钟爱这片土地,留遗嘱葬在汉水之畔的定军山下。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如刘邦、张良、韩信、李固、张鲁、陆游、方孝孺、吴璘、吴玠等都在此活动过……至今在秦巴山崖上还镌刻有红军途经的标语,记录着革命者的英雄足迹和战斗历程,更是汉水两岸人民的光荣和骄傲。
在汉水边长大的我,从小与这条母亲河有着浓厚的感情,曾在她温情的怀抱里游泳嬉戏摸鱼掏虾,曾在岁月的凝视里从河上的大桥小桥无数次走过。如今的汉江和汉江两岸早已发生了令人吃惊的变化,为四面八方所关注。她的一江清水被凿洞埋管,穿山越岭引到干旱缺水的许多地方,都说汉江水咋这么清澈甘甜哩。
我更为家乡的母亲河骄傲,打算寻机游历汉江,用我的脚一尺一尺地从源头丈量过去,把这本流动的大书精心地阅读品味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