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青/作 为了显得热闹好看,一个项目签约仪式搞3遍……为了给疫情影响下的经济纾困,有的地方实招不多,虚活不少,不仅浪费财政资金,耗费基层干部正常工作精力,更让企业疲于应付,甚至诱导攀比心理,滋生不实之风,误导各级政府决策。(5月4日《半月谈》)
无论仪式上签约率,还是报表上的复产率,失去了真实性,都不过是假把式而已,肥皂泡吹得好看,到头来只会坑害企业、误导社会。出现此类现象,首先与涉事者错误的政绩观有关。内容上无功可表,就希望用形式上的热闹来弥补。不科学的考核与排名,也是这股风气的推动力。
疫后经济纾困出现的形式主义,容易与疫情形成叠加,其危害不可小视。其实,复工复产作为防疫后半场,理应与防疫保持连续性,将防疫期间求真务实的做法延续到这一阶段,既要通过考核监督等方式给予一定压力,不能让干好干坏一个样,更要通过严肃问责确保数据和签约的真实性,不能给造假者留下任何空间。
作者:罗志华 黎青 来源:舜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