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作为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后的首个旅游小长假,预约、限流、错峰成了各大景区的关键词,丽江古城景区实行预约参观游览,古城景区瞬时接待最大游客量限定为2.4万人,全天接待最大游客量限定为7.5万人,游客流量未出现超过最大承载量30%的情况,无重大投诉、重大舆情和旅游安全责任事故。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五一”小长假显得有些特殊。一方面,这是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后的首个旅游小长假,对那些“憋”了几个月的人们来说,出游欲望格外强烈;另一方面,疫情防控这根弦不能松,而景区“开门迎客”则意味着会出现“人从众”的现象,无形增加了病毒传播扩散的风险,这给疫情防控带来了不小挑战。在此语境下,各个景区建立完善预约制度,推行分时段“预约旅游”,引导游客间隔入园、错峰旅游,“无预约,不出游”成为今年“五一”旅游的新亮点,引发广泛关注和点赞。
实践表明,“预约旅游”是安心出游的好办法。对于游客来讲,可以通过相关平台提前了解景区的预约人数,并进行合理的选择,避免出现“人从众”现象,有效提高出行体验;对于景区来讲,可以利用游客流量大数据统计分析应用平台,精准掌握游客流量、游客构成和分布,及时发布相关预警信息,对游客进行提醒疏导、有序分流,大幅降低管理成本。更为关键的是,从常态化疫情防控大局考量,采取网上预约购票的方式,可以减少人员近距离接触和聚集,降低因“扎堆”带来的病毒传播感染风险,这对于疫情防控和旅游业复苏十分重要。不难看出,“预约旅游”可谓方便多多、好处多多,无疑是推动旅游业复苏的对症下药之举。
作为疫情防控特殊时期采取的特别举措,“预约旅游”会不会随着疫情结束而悄然退场,上演到此一游的戏码?其实,这样的担忧并不无道理,因为“预约旅游”出发点,是为了解决旅游集中出行与疫情防控的矛盾,这当中或多或少都有“非常态”的味道,对景区和游客来说或许都只是权宜之计。进一步来讲,待到疫情结束,社会生活回归正常,面对“说走就走”的出行欲望,面对“多一个人便多一分利”的直接诱惑,“预约旅游”难免会被逐渐淡化,最终导致出现“落地难”的问题。显然,这并不是我们所乐见的。
“预约旅游”不能只是到此一游。特别是在“一机在手、一点而就”的大信息时代,“预约旅游”无疑是大势所趋、大有作为。对游客来讲,不仅要提前规划时间和路线,预订机票车票和酒店,还要养成预约出游的习惯,真正做到“不预约不出游”;对景区来讲,要积极主动作为,进一步加快智慧景区建设步伐,让出游预约服务成为旅游消费的契约选项,变被动的现场分流为主动的行前计划和引导,真正让游客游得放心、游得舒心。只有共同努力,在限制人流、提振消费、优化体验三者之间找到平衡点,才能不断提升游客的旅游品质,真正让游客“来之能游、游之能乐、乐之能返”。希望“五一”小长假“不预约不出游”的实践,能够成为一个良好的开端,让“预约旅游”成为旅游服务的常态。
作者:丁恒情 来源: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