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2020年05月06日
奋斗者
山 狼
山 狼
  山狼一词,由来已久。
  上世纪七十年代,国贫民苦,深山的人出山赶集时脚上穿着草鞋,腰上缠着草绳,头戴草帽,走起路来,鞋底垫的苞谷叶响,腰上别的烟袋响,头上草帽咯闪响,川道人把他们叫山狼,也叫“三响”。
  儿时记忆深处,每到圩日,街道一帮淘气混混孩子每见到“三响”造型的人物出现,跟在后面拍着掌儿,唱着谣儿,拽着“三响”人物腰上的草绳,踮起脚尖扯他们头上的草帽。厉害的人吆喝吓跑了一帮混混孩子,懦弱的人被混混孩子们羞辱着,石头瓦块砸着。
  记忆最深的是,深山里的个别女性引人注目的奇葩造型,她们把红绿头绳,筋筋扎一头,头发用食用油抹得光溜溜,太阳一照,苍蝇在头上不停地盘旋。
  此人物一出现,乐呵了街道一帮混混孩子,他们往往从西街纠缠到东街。造型如此别致的人一般都不是善茬,她们和混混孩子们吵着骂着,直到赶完集走向回家的路才结束“战斗”。
  八十年代初期,一声春雷,炸醒了沉睡的巨龙。改革开放了,土地承包到户了,山里人再也不坐井观天,农闲时间都进城务工,见识广了,眼界宽了。他们从小受环境的影响,特别能下苦,加上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使他们很快适应了大环境,在城里扎下了根。
  八十年代中后期,再逢圩日,街上造型最摩登的人,大多数是深山里的山民,他们用牛仔裤,红衬衣,军用黄帆布挎包,尖头皮鞋引领时尚的潮流,彰显独特的个性,尽显小镇的繁华。
  九十年代初期,潼关金矿的开采,更是让山里人如鱼得水。大多数山里人摇身一变,奋斗成了金矿的老板。
  乡民们一旦知道他们回乡的消息,便连夜去拜访,想在他们矿上讨个营生好养家糊口。
  山里人赶集再也不扭扭捏捏、畏畏缩缩了,神采气扬地骑着自行车飞奔,兜里哗哗作响的银子鼓舞着他们在集市上左顾右盼。从此,山狼一词销声匿迹!
  新世纪伊始,省城通了地铁,我去省城,忽一日心血来潮,想感受一下地铁的乐趣。美女朋友在地铁口接到我后,教我买票,我不得要领连着点错二次箭头,朋友开玩笑说:“你个山狼!”
  突然间听到消失了几十年的词语后我愣住了,明白过来后我边笑边说,“快让我找找,这地方有没有洞,看我能钻进去不?”
  银铃般的笑声感染了身后排队的人,一大学生模样的孩子说:“姐,你哪里像山狼?”
  我说,”叫姨。”
  孩子嗤嗤地笑着说,“哪有那么成熟?”
  朋友赶紧救火,“哎呀呀,我去开窗啊,让空气流通,翻篇吧。”
  “记住,钞票不是万能的,有时候还需要信用卡。”我打击她道。我们俩在互损中愉快地奔向下一站。
  是啊,虽然朋友说的是玩笑话,社会发展到今天,曾经的山狼们大多已经在城里扎了根,中老年人也搬到移民安置房了。山里的山民寥寥无几,更了不起的是,缩小城乡差距以后,川道的很多优秀女子让山里娃领走了。
  如今的山民们在城乡一体化中,以自强不息的精神走向了幸福的生活。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喷泉之所以漂亮,是因为它有了压力;水之所以能穿石,是因为它贵在坚持。人生最精彩的不是实现梦想的瞬间,而是坚持梦想的过程。
  谨以此文献给每一位正在努力奔跑奋斗的人,祝你们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