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申年仲夏,乡友刘锋冒着酷暑从秦岭南送来由他主编的“鹿池川文丛第一集”——《鹿池夜月明》。在阳光清丽的西安城北,手捧“宝书”,甚是激动,不是说此书有多么金贵和厚重,只因那鹿池川是我的故乡。
夜深更至,不能入睡,一任城市嚣音绕耳,夜籁敲窗,我依然沉迷于描写故乡的文字间,那些多情山水、文化脉络、人文世袭,风土民情、古经传说,宛若电影画面般游离脑海,怎忍心让目光于此逃离,错失品味乡情的深远意境。
在我看来,此本《鹿池夜月明》,虽然其中没有收录名家大腕之作,虽然没有历史朝代之言,虽然没有达官显贵之笔迹,虽然书写者皆清一色土著乡间大夫,但透过其文字,可见书写者对养育自己故土的亲昵之情,感恩之情,感怀之忱,感谢之意。他们犹如鹿池川月夜中的夜莺,用奔放的激情,为故乡歌唱,为历史歌唱,为时代歌唱,唱出了自己的心声,唱出了人民的心声。
《鹿池夜月明》一书,不但是《洛南县志》中与鹿池川章节相关内容的补充,亦是景村镇镇志的开篇,更是鹿池川地方史志的开始。书中记录了风光、风景、风物,更多反映了这方土地上历史文化和人,以及人的精神面貌。它的印刷发行,不但是智者预见性的义举,更是作者、编者、参与者、策划者、支持者的无私奉献和对故乡养育之恩的真诚表达,是文人情怀的真实表白,亦是乡村文化深度繁荣的象征。它不但彰显了一方土地上的精华所在,记录了山水的灵气和居住于此地人们的智慧,也向鹿池川之外的人们传递了这方热土中隐藏在深处的神秘所在。
这是一种关于鹿池川富有个性的文化总结,亦是系统性对鹿池川历史碎片的整合。文化是什么,我个人认为,文化说白了就是大地的衣服,《鹿池夜月明》就是鹿池川这方土地的霓裳,有了它,今日的鹿池川就不是昨天的鹿池川,今年的鹿池川就不是去年的鹿池川,未来的鹿池川就不是今天的鹿池川。《鹿池夜月明》的编著者,就是为鹿池川定做了霓裳的人,是他们的书写,让人们认识到另一个鹿池川,一个有文化记叙的鹿池川,一个历史清明的鹿池川,一个诗意朦胧的鹿池川,一个富有立体感的鹿池川,一个多了人文情怀的鹿池川。
离开故乡经年,我并不熟知《鹿池夜月明》文章的书写者们,但我读懂了他们的用意,领略了他们行为的含义,分享了他们的情意。他们做的是承前启后的大事,是继往开来的大事,是开创鹿池川新局面的大事,是为这方热土整理出历史人文的大事。有了这些文字,人们会对鹿池川另眼相看,有了这些文章的整合,鹿池川这块土地,会泛出不一样的辉光。
其实,我也一直在思考和探索一些与鹿池川相关的历史,曾经套用鹿池川的名字出过一本长篇小说,但与这些完整系统的讲述相比,那些文字显得十分浮浅和拘束,所以,在这个夏日的深夜,在遥远的他乡,我真的应该好好向《鹿池夜月明》的作者们鞠躬谢忱,使我的鹿池川从此变得清丽而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