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2019年06月28日
文旅部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
文旅部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迎来了加快发展的黄金期。宣传文化部门通过市场准入、资格认定、加强监管等方式,引导和推动文化企业自觉肩负起社会责任,重视市场机制、市场需求,但不搞唯票房、唯发行量、唯收视率、唯流量。
  文化产业贡献及影响存在差距
  中央和有条件的地方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累计金额超过600亿元。2013年至2018年,中央财政安排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75亿元,支持项目超过4000个。
  雒树刚提到了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我国文化产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规模总量还是质量效益,无论是对内满足人民需求还是对外扩大文化影响力,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报告显示,与美国、韩国等文化产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及影响存在差距。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西部省(区、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出口文化产品和服务技术含量较低、创意能力不强,能充分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适应国外受众习惯的偏少,国际传播力、影响力还不够大,对外文化贸易在整体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偏低,核心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贸易逆差仍然存在。文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还较弱,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不利于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专项整治高片酬、阴阳合同等问题
  雒树刚提到,建立全国文化市场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健全“扫黄打非”体制机制,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逐步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
  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推进文化、文物、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旅游领域市场执法队伍整合。对泛娱乐化、影视业高片酬、阴阳合同和偷逃税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
  加强网络内容建设管理和新技术新应用安全评估,推动互联网企业履行主体责任,推动网络空间日渐清朗。
  雒树刚说,不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善侵权查处机制,促进知识产权运用。“十八大以来,全国各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共出动执法人员5485万余人次,检查经营单位2323万余家次,受理核查举报11.4万余件,有力改善了文化产业发展环境。”
  改组国有文化资本投资运营公司
  加快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文化典籍整理出版和数字化,规划建设若干国家文化公园,加强珍贵遗产资源保护,传承振兴民族民间文化,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道德建设、文化创造和生产生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让人们在丰富的文化体验中感知传承传统、留住乡韵乡愁。”
  宣传文化等部门将着力推动产业关联度高、业务相近的国有文化企业联合重组,组建大型国有及国有控股的文化产业投资平台,推动跨所有制并购重组,对有潜力的战略性新兴文化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巩固并发展国有文化企业的内容生产优势和传播主渠道优势,发挥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导和引领作用。
  构建规范有序的文化市场也是重点
  报告显示,下一步将努力消除地区分割和行业壁垒,培育和发展各类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建设传输便捷、互联互通、城乡贯通、安全可控的文化传播体系,促进文化产品和人才、产权、技术、信息等文化生产要素合理流动。
  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提升文化市场技术监管水平,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制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纠正扰乱市场行为,净化文化市场环境,维护文化市场秩序。建立文化市场诚信体系,构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扩大对外文化贸易,推动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拓展国际市场。
  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将根据不同阶段和时期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结合财力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综合考虑、统筹安排财政资金支持文化产业,组建或改组国有文化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支持骨干文化企业并购重组,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创新发展。落实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
  完善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
  2015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牵头开展文化产业促进法起草工作,已经形成了各方基本认可、比较成熟的草案。
  草案聚焦“促进什么”“怎么促进”两个核心问题,围绕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核心要素,确定在创作生产、文化企业、文化市场3个环节发力,在人才、科技、金融财税等方面予以扶持保障,努力解决前面提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我们正在全力对草案进行修改完善,争取尽快按程序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草案已经基本成熟,计划于今年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雒树刚提到,将抓好电影产业促进法等法律的实施,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等的立改废工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营造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法治环境。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