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2019年05月17日
人间世
  农家都有过养家禽畜的经历,一来,可以借此贴补家用,二来,实在不能吃的饭菜汤水也有了去处,同时小孩子放学间隙或寒暑假似乎便也有了正当的“营生”,免得到处乱跑大人担心。猫可以捉老鼠,狗可以看家护院,在农家虽没什么直接的经济效益,却更是少不了的。尤其重要的是,后院中有了家畜的徜徉,或脚底下,场院上有鸡鸭等家禽的穿梭,仿佛农家的气息才更浓些吧,所以每家多少都会养一些。
  不知什么原因,也许都是土坯房的缘故,过去农村里的老鼠特别多,家家深受其扰。粮仓边上,墙角旮旯,板柜背后,都有大大小小的鼠洞,时间久了,家人会用麦秸和泥将其堵起来,但用不了几天又开了,于是先把碎砖块用榔头砸进洞里,再用泥抹平,效果也不见得多明显,堵了这里,新的洞又出现了,犹如鲧之治水。夏夜里,一家人在院中乘凉,不时有老鼠沿着墙边刺溜而过,追之莫及。晚上,院中的玉米架上,房间的顶棚上也不时会传来老鼠的脚步与嬉戏声,不胜其烦,所以养只猫是急需也是必须的了。
  家里最早的一只猫应该不是买来的。刚出月的猫崽,驳杂麻灰的皮毛,虎纹间隔,两耳尖立,白鼻梁,红嘴粉舌,掌有五指,四前一后,中间有肉蹼,身形轻而弱,叫声“腼腆”,一走三晃,嚼口馒头一顿餐,有时懒洋洋的,在冬日里的阳光下一躺就是一个晌午,嘴里不时发出咕咕的声音,大人们都说那是猫在念“藏经”呢。我忽然怀疑它对老鼠能否有所威慑,故而,也就懒得起个像样的名字给它,在这里,就暂称它为“那只猫”吧。
  渐渐地,那只猫的皮毛光亮起来,四肢渐渐健壮,眼睛里也有了一些悍意,上蹿下跳,闪转腾挪。一块布头,一只布鞋,一根扫把,都能成为它训练的道具,在当时看起来,虽然有些花拳绣腿,至少在我的心里又有了一点点希望了,然而,自此,家里似乎显得有些乱七八糟的了。
  一天夜里,睡得正熟,我被一阵莫名的“呜呜”声扰醒,打开灯,循声望去,只见那只猫的嘴里正叼着一只大老鼠呢。我不禁高兴得拍着炕沿,为它的威风击掌,这也成了我对它轻视的终结。那老鼠看起来有些强壮,在猫的嘴里不停地挣扎,它的嘴巴连同老鼠一起按在地上,当时的情形,看起来似乎有些力不从心,以至于我都着急得想去帮它一把呢。没多久,老鼠似乎有些精疲力尽,扑腾的动作也跟着慢起来了。只见那猫放下嘴中的老鼠,佯装无视它般,竟也闭目养神起来,待到那只惊魂甫定的老鼠踉跄着欲走开时,它一个故作姿态的跳跃又把老鼠咬在嘴里。几番下来,那老鼠已完全丧失了逃走的信心,这时的那猫,竟把老鼠放下,径直走到离老鼠更远的地方,头也不回,等老鼠匍匐着逃离一段距离时,它又闪电般地杀回来,咬住它,又放下来,蹲在地上,一只前爪撑地,而另一只来回地拨拉着老鼠,并与它对视着。那只老鼠就这样被连咬带吓带逗的,很快便只有出的气没有进的气了。好几次,我也不禁为它的骄傲而担心起来,缘此,便也有机会看到了一幅真实的猫戏老鼠的画面,至今难忘。
  缘于那只猫的存在,家里的老鼠真的很少了,夜晚的嘈杂也渐渐安静了许多。然而邻居没有猫的人家的老鼠却多了起来,有的干脆借邻居或者亲戚家猫到自己家里“值守”一段时间,以驱赶鼠害,至于效果如何,或者把人家的猫还回去以后的情况怎么样,也就不得而知了,总之那时农村养猫的人家越来越多了,但有的猫捉老鼠的本领的确不敢恭维,甚至于被老鼠“戏谑”的情况也好像是有的,其主人便引来大伙儿闲聊时的一阵奚落,落得个有“猫”之名,无猫之实了。
  那只猫,最终是不见了。有人说是吃了死老鼠中毒跑到村外的地里去了,有人说是亲眼看见被一个路过的外乡人带走了,有人说看到它顺着邻居的墙头朝着某个方向边叫边跑了……全家人顺着这些个信息,也是边走边学着猫叫,呼唤着,希望不经意间在哪个犄角旮旯里,玉米秆垛边,甚至于不熟悉人家的庭院里蓦然发现它。那时,母亲竟为此到村里能掐会算的“半仙”那里,把它走失的时间、地点、情况详细地描述一番,甚至于它的皮毛花色长相,以至于“生辰八字”,待对方翻经据典,子丑寅卯地一番拨拉后,得到一个“失物见领”或其他的答复,大家或欣喜或沮丧,但最终什么也没有,那只猫就这样地没了。
  其后,家里又养过几只猫,但不是慵懒,就是懦弱,甚至于经常往有肉香飘出的邻居家跑,皮毛看起来也不很顺眼,其他的印象似乎也不大有了。
  乡里人都说,狗是忠诚的,猫是“嫌贫爱富”的,这些不得而知。冥冥中,也许那只猫真的是去到了一个更好的人家了,打心里,自己是希望如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