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2019年05月06日
中孟联合考古“三朝古都”成果写入《孟加拉国史》
中孟联合考古“三朝古都”成果写入《孟加拉国史》
  作为孟加拉国人文科学最前沿的成果,新版《孟加拉国史》(第一卷)中选入了中孟联合考古毗诃罗普尔遗址群的最新发现和研究成果。据悉,中英文考古发掘报告《纳提什瓦》今年上半年在中国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毗诃罗普尔是孟加拉国高僧、孟中文化交流使者阿底峡的故乡。他与中国高僧法显、玄奘同为中孟历史、文化、宗教、文明交流的先行者。据文献记载,毗诃罗普尔是旃陀罗王朝、跋摩王朝和犀那王朝的“三朝古都”,也是当时南亚的佛教中心。
  2010年,孟加拉国开始了毗诃罗普尔遗址群发掘工作,但受限于当地资金和技术,一直未有大的进展。应孟方之邀,2014年至2019年1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团队6次赴孟,对毗诃罗普尔古城的纳提什瓦遗址进行4次大规模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成果。纳提什瓦遗址是一处佛教寺院遗址,也是毗诃罗普尔古城内迄今发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遗址。第一期遗址年代约在公元780至950年,是一组庞大的塔院和僧院的综合体;第二期遗址年代约在公元950年至1223年,是孟加拉国金刚乘建筑的典型范例。考古队还发现了不少中国瓷片,年代从唐宋到明清,有青瓷、白瓷、青花瓷等种类,呈现了中孟在历史长河中的密切往来。此外,大量陶器初步建立了陶器年代学序列,填补了孟加拉国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
  随着毗诃罗普尔遗址逐渐清晰,在藏传佛教史上有重要地位的阿底峡尊者也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阿底峡1000多年前出生于毗诃罗普尔。1042年,应邀到西藏传播佛学,从事传教、著述、译经活动,后在西藏圆寂。1978年,阿底峡的部分遗骨被迎奉回孟加拉国。
  专家认为,毗诃罗普尔遗址极具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潜力,未来有望成为孟加拉国又一处著名佛教遗址景区。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