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安埋周志荣爷爷的葬礼上,遇上我当年上韩中小学(1976年~1984年)的李效荣校长、王根贤老师和郑奇峰老师,还有同学周胜利、田宏伟、刘万民。
想当年,韩中小学初在村南小庙里,土坯台为课桌,后搬迁至韩家坡村,砖头台为课桌,冬季用塑料纸糊窗户以御风寒。师生不满百人,教师七八人,学生七八十人,老师可兼数语美体教学,学生高年级和低年级可以坐在一起上“复合班”,学生是来自周家垚、韩中和韩东沟三组的适龄儿童。八岁是上学年龄“红线”,学校拒收年幼者。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韩中小学虽小,但纪律严明,老师敬业。进学前有一场考试,老师问:“羊几条腿?牛几个犄角?”绝无“脑筋急转弯”试题如同:“树上八个鸟,枪响了,树上还有几只鸟?”
李效荣校长举止威严,治校有方,戴眼镜,叼烟斗,整天巡视校园。其他老师和学生望之心怯,低头缩项一路小跑,我们称校长为“黑猫警长”。
郑奇峰老师人帅,书法好,文笔好。他的办公室支一黑木板,每日一首唐诗,天天诵读,死记硬背。他的口头禅是:“老师一桶水,你们才有一碗水”。同学们每天放学,在路上摔跤、踢沙包、给郑奇峰老师唱歌:“郑奇峰,偏分头,一江春水向东流。郑奇峰,垚上人,日出江花红胜火。”是赞是夸,赞郑奇峰老师帅,夸郑奇峰老师肚子里装的东西多!
王根贤老师数学教得好,人称“电脑”和“神算子”,双手打算盘,当我算准一题,他定会在同学面前高高举起我……
同学田宏伟家在学校一侧,每天中午放学,我和袁军民、刘建党、孙林海、白永红、周公礼等同学牵心收音机播放的刘兰芳评书《岳飞传》,结伴而行去宏伟家收听。
那时我们物质贫乏,精神愉快,吃得简单,神清气爽,单纯可爱——这不是钱的事,是一种乡情、师生挚爱的感情。
至今记忆犹新的老师还有梁玉霞、郭旺绒和李志志。他们都是民办教师,最初都是和村民一起由生产队记工分,后来才得以转正为公办老师。个别老师没有坚持到底,中途离开了教育战线,晚景差一些。
感恩恩师。我天生愚顽,生活和命运之神却这样眷顾我,让我遇到了这样的恩师。他们如同父母一样,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启智治遇,给我知识,给我智慧。
感恩我的同学。他们善良聪明,长大成才后,成为经理、董事长、公务员、种植能手……在各行各业为社会做贡献!
在韩家坡村,沿着街道,我一家一户询问梁芳绒同学的老家,想起我小时候顽劣,她坐在我桌前,某个夏日,她穿一白格子布衫,我在后面用钢笔在她衣服后面画画,惹得她哭鼻子……年龄越大,内疚感越强!
同为乡里,几十年不得碰面,今日见面,特别亲切,令人感慨万千!时光如白驹,一晃几十年就过去了。祝愿老师身体健康!祝愿同学们开心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