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书虫,刚上学时赶上“文化大革命”,很多书都被当成是“四旧”交上去了,在那个年代,没有什么好的课外读物可看。
七十年代末,我第一次到书店买书。那天,报纸上登出了一条有关重印的35种中外文学名著在新华书店有售的消息。天蒙蒙亮,我怀揣着烧饼,急匆匆地赶往中山东路新华书店,没曾想,那里早已有几百个人在排队等候了。由于名著的数量有限,我和那些没有领到牌号的人,只好遗憾而归了。
改革开放后,图书的品种越来越丰富。我趁星期天休息,到刚开业不久的图书发行大楼去买书。仅一楼的营业大厅就足足有一千多人。我好不容易挤到文学柜台前,请营业员在书架上帮我找书。由于看不清书名,选了半天,也没选到自己满意的书。没想到在书店二楼特价书开架柜台里,我反而买到了《太平洋乐队的最后一次演奏》《青春哲理小品》等一些好书。那时我就在想,书店若能开架售书,该有多好。
1984年,市新华书店各门市部都实行了开架售书,我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有一次,我去图书发行大楼买书,正赶上书店邀请景泰蓝大王陈玉书来为他的《商旅生涯不是梦》一书签售。这一次,我不但买到了书,而且还见到了这位亿万富翁。类似这样的签名售书活动,我后来经历过多次。
不久前我去看望一位老师,他年事已高,出门买书很不方便,就请我在网上帮他购书。我在网上点击了“南京市新华书店”,并打出了书名,没想到一天不到,书就送来了。
市新华书店,我也常去光顾,有时一呆就是一天。这里轻音乐回荡,环境优雅,使人感到很温馨。有时我碰到不愉快的事,只要一来这里,情绪就会得到缓解。仿佛一个异乡者,又回到了自己熟悉的家乡。我经常看到不少囊中羞涩的大学生来这里静静地翻阅图书,即使时间再长也没有人驱赶他们。在互联网上我还经常看到市新华书店为读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举办各种互动活动的通知。有一次,这里举办著名作家余杰与读者的见面会,咖啡馆周围摆放的50多张沙发上都坐满了人。在这里,读者与作家近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一下子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走进书的海洋,人生其乐无穷。这是我三十多年淘书生涯的一点感触。书店本是读书人安放心灵的地方,也是产生公共精神的地方。我欣喜地看到,国营书店和私营书店,正朝着现代化、新境界、高科技、人性化的方向不断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