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演是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优秀青年编剧,还是文化和旅游部“千人计划”人才,她的作品曾荣获田汉戏剧奖剧本一等奖、陕西省艺术节文华优秀剧目奖、文华优秀编剧奖等。
她将她的每一次创作都当成写给亲人的一封家书:当下的社会各种诱惑不断攻打我们的心灵城池,一不留神就可能沦陷。“艺术创作的价值意义就在于给自己、也给身处困境的亲人们送去一封封家书,去抚慰他们的心灵。我将每一个观众,每一个阅读到我文字的读者都当成我的至亲。”
她的《七彩哈达》《大村医》《廉政灶》《倔驴护印》《洛源书生》等众多作品,都是聚焦现实生活。“你不深入生活,你看到的都是表面的那些。只有你深入了解了,你才知道它是这么一回事。”
在创作《大村医》时,她曾和当地诊所医生吃住在一起,先后半年时间。这本是一个歌颂医疗体制改革的题材,但是当真正深入了解后,发现并不是这么一回事。
《倔驴护印》的创作也是一波三折。关于村民监督,这是新时代农民的民主意识的觉醒,很值得去做,但是听到讲述感觉又不太对劲,监督委员会已经可以替村支书、村长做决定了。她深入基层才发现,并非如此。在《倔驴护印》中,主人公拿起工具亲自拆除自家门楼的那一刻,那种力量正是农民自我监督意识的觉醒:“这个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我终于觉醒了,我可以监督你。”
蒋演坦言,目前年轻编剧的成长确实面临不少压力,尤其是戏曲编剧:“首先戏曲编剧确实是需要功力的,所以一般院团不信任年轻编剧,他们的成长比较难。”另外,老一辈和青年编剧确实也存在一些代沟,老艺术家的作品偏向他们那个时代一些程式化的东西,与当下年轻人快节奏的生活确实存在差异。
蒋演表示,当下青年编剧们需要“抱团取暖”,多做一些青年作品展,让更多人成长起来。编剧行业的发展有困难,同时也有机遇,当下像国家艺术基金之类,全都是开放式平台,这便给了新时代编剧们更多的选择和机会:“就是说,你只要有能力、作品出彩,就能申报资助。”
蒋演同时呼吁大家关注传统文化,它必须有人来守护,只有真正地亲近传统,才能融入时代,完成再造与创新。青年编剧们应当自强,只有创作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三性统一的戏剧作品,才能成为“留得住,传得开,叫得响”的精品。
文化艺术报记者 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