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2019年03月04日
随想录
清高
清高
   长期以来,我私下认为清高是一种美德。清高之美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清高之士如屈原、嵇康之流,遗世而独立,千古而流芳。然而到了知天命之年,又经历了许多事情,如今看来,清高就是自命不凡、脱离群众,因而朋友越来越少,与世格格不入,四处碰壁、诸事难成。
  屈原《渔父》篇中,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随波逐流、哺其糟而饮其醅固不可取,但水清的时候洗洗帽子,水浊的时候洗洗脚总是可以的。后来的叔孙通就活得洒脱通透。他曾经“阿过二世”,但看到秦朝要亡,早早就跑掉了;为了得到刘邦的接见,他主动脱掉儒生的宽袖大袍。但正是他奠定了汉朝的一整套制度礼仪,传之后世。司马迁说他“大直若诎,道同委蛇”,称赞他能因时而变,为大义而不拘小节,为“汉家儒宗”。相比而言,屈原不能挽救楚国,叔孙通却能开创历史先河,孰高孰下,立见分晓。项羽比刘邦清高,项羽败给了刘邦;袁绍比曹操清高,袁绍败给了曹操。如此看来,清高的实质就是拘小节而舍大义。
  “举世皆醉而我独醒”是最痛苦的事情。说个笑话,一桌子都喝醉了只有你醒着,买单、叫车、挨个送回家都是你的事,喝醉的第二天还要骂你没醉,人不实在。所以我认为:自命清高、卓立不群不如体任自然,放下身段。允许清高也要接纳世俗,只要你情我愿,只要人不讨厌,何必要用清高疏远和别人的距离,放着能拿的实惠不拿为啥要故作姿态,放着能省的钱不省为啥要穷装大方?
  还有一种假清高,看似道貌岸然,却心灵丑恶,用清高掩饰龌龊,才真的令人讨厌。
  胸怀高远而融于世俗之中,因时而动,平易近人,才是真正的“谦谦君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