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从远方来,无酒不足以表达深情厚谊;良辰佳节,无酒不足以显示欢快惬意;丧葬忌日,无酒不足以致其哀伤肠断;蹉跎困顿,无酒不足以消除寂寥忧伤;春风得意,无酒不足以抒发豪情壮志。
中国人和酒有很深的渊源,在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酒莫过于白酒了,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中国的酒文化就是白酒文化。古人将酒的作用归纳为三类:酒以治病,酒以养老,酒以成礼。而我认为,酒的作用远不限于这些,起码还包括:酒以成欢,酒以忘忧,酒以壮胆。
我也喜欢喝酒,不是嗜酒如命那种。平时,或朋友三五一群,或独自品抿,只是一种情绪的表达和释放。
我喝酒没有文人雅士煮酒邀月,曲觞流水诗情画意,只有悠哉乐哉的愉悦。虽说喝酒我并没有品味出酒的甜香,但明显感觉出几杯温酒下肚后舒心放松的快感。
中国的白酒文化实则是一种社会文化。客从远方来,无酒不足以表达深情厚谊;良辰佳节,无酒不足以显示欢快惬意;丧葬忌日,无酒不足以致其哀伤肠断;蹉跎困顿,无酒不足以消除寂寥忧伤;春风得意,无酒不足以抒发豪情壮志。
有朋友说,酒只与两类人——豪士和愁客结缘,豪士纵豪情,愁客入愁肠。我很赞成这种说法,虽然我不是豪士,也不是愁客,但是酒后这种感觉就出来了。于是,喝酒就成了闲暇时的必修。
好友相聚,一片觥筹交错,而我开始还矜持,辩称酒量有限,然好友之间拉呱几句后就不由放开性情,常常淡酒微醺,步显踉跄。我想文人雅士在此情此景肯定会吟诗一首,而我没有那样的才气。
对于酒宴聚餐,应酬对饮,我也不过被动为之。酒桌上有好多规矩,端起酒杯,就不能放下,或者一旦喝开,就不能中途停下来。我在酒桌上一旦开喝就准备不醉不归。有时赖酒,有时豪饮,也就不从公关层面考虑了。
我有时候也喜欢独酌,这样还真能体会“对影成三人”“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的感觉。
我喝酒状态最好的时候就是微醉,这时候,情感就像泄洪,克制不住,也不想克制,到了“我自拔剑向天啸”的豪情,接下来就是“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尴尬。所以,有时间就喝几杯吧,不要烂醉,只要微醺,在这里你可以找到你所爱、你所想、你拿得起放不下的东西,诗情画意就在中间!
文人饮酒特别讲究饮的过程,酒能激发灵感,活跃思维;酒后吟诗作文,每每都有佳句华章。而我只在乎酒后的舒畅,如豪士,如愁客。我喝酒不关乎文化、诗和远方,只在乎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