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的正午,安康阅读吧挤满了读者。我便期望与读者聊一聊,了解他们放假不休息而来看书的真实想法。前三个成年人,都说“因为喜欢读书”。有点官腔,缺乏趣味儿。第四位是个清瘦的小男孩儿,手捧绘本坐在桌边,偏着头,眯着眼,专注看书。他一本正经地告诉我:“家里没人玩,因为爸爸要加班,妈妈要到这儿来,所以就来陪妈妈读书。”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看到一位红衣女士,正蹲在墙边那排书架旁,双手麻利地收拾着图书。我进来时她就这样蹲着,起初我以为她在选书,在与人聊天的间隙细看了几眼,才发现她是在整理图书。一位工作人员悄声接话:“是个读者,但她习惯于边找书、边整理,包括随手整理卫生,挺自觉,挺自然的。”我点头点赞,心生敬意。
孩子听我们在议论,就轻轻喊了声“妈妈”。她抬起头来,见我在翻看该子手边的图书,就微笑一下,解释道:“凡是要借走的,我都按你们的规定办,一次最多只借两本。这几本,是我们今天的到馆阅读任务。”
哦,她认识我?
她说:“你是馆长。昨天在电视上见过,今早8点钟又见你在馆门口迎接读者。”对了,8点至8点半,我在馆门口迎接新年第一天的到馆读者,并给他们发赠节日礼品。因为人多,我没记住她。
他们选择的图书,一共4册绘本,母子二人要一道看完,至少需要3个小时。“我们母子俩同读,挺快的,两个小时就能完成。”
她说:“我也只是双休日、节假日和下班后才能挤出时间,陪他读书,单位工作忙得要命。”随后我才知道,这个每次来都要做一会儿公益的美女,已经与儿子在这里阅读一年多了。
她说:“安康阅读吧开办得好,因为智能化管理、24小时运行,让读者随时进出、自助借还,十分方便。所以,开馆当天我们全家都办了读者卡,方便随时来看书。”
她说:“我和孩子是互为陪读。平常的夜间,是我陪孩子读;节假日,是孩子陪我读。”
静静的、随意的闲聊之中,让我得知了三条信息:
其一,这里是她的业余生活之家。她叫李颖,是市中级法院的审判员。作为一名青年法官,她把个人素质提升放在业余生活之首。因而,自己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读书,最好的业余去处就是图书馆与安康阅读吧。
其二,这里是她们家的生活驿站。因她在江北上班,丈夫上班和孩子上学在江南,住家也在江南,且孩子下午4点放学,大人下午6点下班,便把回家的会合点选在位于江南城市中心的安康阅读吧。孩子放学直接来看书、写作业,她和丈夫下班后也到这里来,谁来的早谁先接孩子回家。
其三,这里是她儿子的成长乐园。这个名叫乐乐的小学二年级学生,一年间在这里读了200多册绘本,知识面和口语、写作能力大增。同时,交了上十个爱读书的小伙伴,为人处事与社交能力大为提升。
这三条信息,让我不仅得知他们的温馨小家是个书香之家,而且使我从中看到了家庭阅读的好处与前景。
我诚恳致谢,为有这样的书香之家。她却致谢我们,为有安康阅读吧这样的读书好环境。我向她表态:马上采购一批绘本,满足孩子们的阅读需求!
我向她透露:市政府已经决定,在中心城区兴建这样的24小时自助书房20个,让市民们更便捷、更舒适地享受阅读之乐!
我向她介绍:本馆将把今年的阅读推广主题定为“倡导家庭阅读”,通过创建书香之家,助推书香安康建设!
听了这些,她仰起笑脸,声音柔柔地说着“好”,道着“谢”。从她那柔情似水的目光中,我看到的,不仅是袅袅升腾的书香之气,而且有润物无声的书香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