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未来创造一份惊喜,这是我的生活信念,或曰座右铭。我常常暗暗地告诫自己:既然不能早出名,我得努力大器晚成。
大器晚成,是个成语,语出于《老子》。古人云:“大器之人,若九鼎瑚琏,不可卒成也。”意思是有大才干的人物,就像宗庙重器九鼎瑚琏一样,不能在短时间内培养而成,比喻越是有大才能的人往往越晚成功。
人若能早成名,固然很好,但是那需要先决条件。成名早者,一般是家庭有背景、家庭条件极好,或天赋极高之人。成名非易事,不是想出名就能出名。至于俗语所说“人怕出名猪怕壮”,是说人出名以后容易被攻击,而猪壮了就该宰杀了,所以行事不要太张扬,低调一些为好,以便保护自己。而当今社会似乎不比从前了,需要张扬个性,以便于竞争。可是,有的人想出名竟然都想疯了。有的靠恶搞出名,有的靠不正当的炒作出名,有的竟然靠干坏事出名。此等出名,非正道,都是歪门邪道,为人所不齿。还是古人那“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才是成名之正道,切不可弄巧成拙,为了出名出恶名,反而成了千古骂名。
大器晚成之人,古今中外不乏其人。北宋散文家苏洵,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据说,他27岁时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他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谒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间,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他的诗文,苏洵因此文名大盛。嘉祐五年,52岁的苏洵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可谓大器晚成。
明代作家吴承恩,也是一个极好的例子。他大约4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却没有被选上。6年后,由于母亲年迈家境贫穷,他去做了浙江长兴县丞。终因受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他一生不同流俗,品尝了社会人生酸甜苦辣后,开始更加清醒深沉地考虑社会人生的问题。50岁左右,他开始写《西游记》,后来因故中断多年,直到晚年辞官回到故里,又继续写作。终于历时7年,他才最后完成《西游记》的创作。那时,他已经差不多80岁了。这不能不让我们叹服于他的大器晚成!
再看看国外的一个事例。肯德基创立者哈兰德·桑德斯,又称桑德斯上校,他是美国人。6岁时父亲去世,而他母亲又要工作,他不得不辍学,担起为家庭做饭的责任。后来,母亲改嫁,因继父打了他,他离家出走。青年时候的他,做过许多不同职业的工作,包括消防员、轮船驾驶员、保险经纪,甚至还曾在古巴当过兵。40岁那年,他在肯塔基州科尔宾市为那些路过他服务站的人们烹调鸡肉。那时,他还没有自己的餐馆,在9年时间里,他改善了烹调鸡肉的方法。功夫不负苦心人,最终在1952年创立了肯德基。那年,他已是62岁的老人了,终于大器晚成,实现了他自己一生的夙愿。
如此大器晚成者,有姜子牙、刘邦、达尔文、齐白石、拿破仑、爱因斯坦、摩西奶奶、山姆·沃尔顿等等,不一而足,真是不胜枚举。
大凡大器晚成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大多身处逆境却不屈不挠,以坚韧不拔之心迎接命运的挑战,历经人生的磨砺,而后方为“绕指柔”。他们的事迹启迪我们天道酬勤,功到自然成,又一次印证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我将以他们为楷模,虚心向他们学习,恪守“为未来创造一份惊喜”的生活信念,以他们的精神激励我,朝着既定目标不断奋进,不停地奔走在追梦的道路上。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和诗意,就一直风雨兼程,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一个追梦者孤寂坚毅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