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2018年08月24日
李元启书法的心气味
李元启书法的心气味
  李元启是我的同事,也是渭北乡党。自从新闻出版与广播电视合署办公后,我们就几乎抬头不见低头见,见的是他匆匆忙忙的身影,见的是他兢兢业业的精神;不见的是八小时之外默默无闻的读书学习,不见的是他读帖临帖日复一日练习书法。我有幸得到他的两幅墨宝,甚是喜爱,虽然我不大懂书法,也缺乏书法实践,但也能品出其中些微味道。我从李元启的书法中品味出其中的仁者心、书卷气和经卷味。
  首先说说李元启书法中的仁者心。我们合署办公后四五年来,几乎每年春节前夕,就会看到李元启工作之余挥毫泼墨,笔走龙蛇。他在给同仁们写对联。写得废寝忘食,写得忘了下班,写了一幅又一幅,然后亲自送到同仁的手中,有时拿好几幅以供同仁们选择。我家有个里外门,于是就常要他两幅对联,他二话不说就慷慨惠赠了。我和他以及别的同事在西北大学参加培训学习,他主动将他的书法作品赠送给爱好收藏的姚敏等同学,我也获赠一幅,堪称意外的收获。从他的书法专用袋个人简历中得知,他曾多次参加慈善公益性书法义展义卖活动,将义卖的款项捐助给灾区需要救助的人们。这不就是仁者心吗?!孔子曰:仁者爱人。孟子也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春节来临不仅想着给自家写对联,而且想着给大家写对联。遇到天灾人祸了,以义卖的形式捐助灾区人民,这不就是践行着圣贤的教诲吗?不也是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吗?
  其次说说李元启的书法中的书卷气。李元启虽供职于新闻出版广电管理部门,但打交道的单位多是光与电,与铅与火的图书出版部门关系不大。他爱读书,大学毕业工作后,还自费读了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和清华大学与美国北方大学文化产业博士研究生。这在政府机关里是罕见的。对此我有体会,我曾全脱产参加新闻出版总署和上海财经大学合办的MBA研究生班,单位补贴学费,生活费我们自理,花销还是少一些,主要问题是,那时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难免牵挂操心,和年轻时学习是大不同的。正因为读书多,腹有诗书气自华,李元启的书法中浮动着一股书香,或者说他的书法与王羲之、苏轼式的文人书法是一脉相承的。我问过李元启初学书法时临帖哪家,他说二王,即王羲之、王献之。果然源头对路,开启和沿袭的是文人书法的主流正道。
  再说说李元启书法中的经卷味。《诗经》中的开篇之作《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源自李元启家乡的洽川,《诗经》是由《风》《雅》《颂》组成的,《风》中的《秦风》不少佳作就是产生于渭北一带,从小就受经典熏陶的李元启,不仅有读经的习惯,而且有抄写经书的爱好,他不仅抄写原典经书,而且抄写佛经,他给我和其他同事敬录过《心经》,其恭敬的态度、淡泊的心境渗透在字里行间,令人肃然起敬。在当下浮躁甚或暴戾的社会里,读读佛经或其他经书是会慰藉疗救人们的心灵的。不妨在心浮气躁时读读《心经》中的警句,会心平气和一些,起码不会妄想蛮干甚至误入歧途。
  笔者以为,书法,乃有书卷气和法度之汉字也。纵观历代书法,尤其是文人书法优秀代表者,莫不是饱读诗书甚或学富五车的。因为书法不仅仅是写字,而是写文化。如果仅仅是写字,会写字的小学生也称得上书法家吗?书法家也不是靠官位和名气支撑的,有几多达官贵人的书法能流传身后呢?真正的书法是靠包括书卷和经卷在内的人类优秀文化支撑的,是靠高尚的品德和情操滋养的,是靠悲天悯人的人文精神甚或宗教情怀熏陶的。唯有如此,才能以书化人,以书感人,才能使人珍惜字纸,敬惜字纸,才能墨香万里,洛阳纸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