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2018年07月06日
象棋中毒
象棋中毒
  观欧美电影,有时看到反映人物花生过敏或花粉过敏的场面,总被这样的镜头深深吸引。每人都是一个独立世界,人体存在差异,对各种物质的感受自然不同。影片制作者敏锐关注到这一点,并将它客观展现出来,行为本身充满了对人类个体差异的尊重,对罕见疾病患者的关怀,委实值得褒扬。
  世间,有人对某些事物的感受,主观上确实更敏感些。我外出吃饭,由于纯心理因素,有时会出现腹泻。早年写散文《紫河车》,杜撰过一个词语:“心理性腹泻”。并对此词语做了解释:“我可能是心理性腹泻,只要吃过感到不洁或有点疑惑的食品后,总是不可避免地很快发作。”“刘郎不敢题‘糕’字,空负诗家一代豪。”据说,被称作“诗豪”的刘禹锡写诗时,准备用一个“糕”字,但想到“五经”中无此字,遂弃“糕”不用。后人因此写了上述诗句,讥讽他作诗气魄与“诗豪”名头不符。我写《紫河车》时,也有着和刘禹锡同样的谨慎,记得这篇文章在《安徽文学》发表前,我还就“心理性腹泻”提法准确与否,专门打电话咨询省内一位著名的医疗专家。至今,依然记得这位对文学也十分喜爱的前辈医生,在电话那头先是不厌其烦地为我的生造词语成立寻找理论与事实依据,最终,他和蔼地说:“此词语在医学术语中确实不存在,但在文学作品里却不妨运用。”是他的鼓励,使我坚定了保留这个生造词语的信心。后来,我一直留心从生活中搜集此类病例,有次,和几位朋友结伴外出旅行,其中一位当过兵的朋友上车甫落座,便服黄连素。问是否在治腹泻,回答却是:“我在预防腹泻。只要外出,我总先服黄连素。不然,准腹泻。”——瞧,这不是典型的“心理性腹泻”症状吗?
  还有些疾病出现,粗看似是出于主观感受,探源溯流,则会发现不然。读过奥地利作家斯·茨威格的小说《象棋的故事》吗?在那艘从纽约开往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远洋客轮上,无意中加入吸烟室内的旅客对弈,出手即战胜当时世界象棋冠军的B博士,曾被纳粹盖世太保长期孤身拘禁。其间,他为排解寂寞,日复一日地在脑中自己与自己持续进行象棋对弈,最终导致神经急性错乱。清醒时,他将自己这种精神过分紧张的病兆,归结为一个词语:“象棋中毒”。无疑,医学上迄今为止也没有出现过这个术语,但探究小说中叙述的B博士发病原委,我们却无法否认“象棋中毒”的概括精炼与表述传神。当然,剖析此例极富个性病症肇因,肯定应从社会角度考虑,这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