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2018年06月22日
400多年的古建筑不值得保护?
400多年的古建筑不值得保护?
  一百多年前,作为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为了唤醒国民抗争意识,视死如归,慨然就义,血洒北京菜市口,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榜样。近日,“谭嗣同位于湖南省浏阳市浦梓港的祖祠谭氏家庙遭遇强拆”一事在网上炒得很热。6月19日,当地街道办发布情况说明称,浦梓港谭氏迁浏时间为明朝洪武年间;梅花巷谭氏迁浏时间为明朝天启七年,两支谭姓迁浏时间相差200多年,并非一脉。另一方面,浏阳市文物管理局曾在2010年聘请省市文物专家就谭氏家庙文物认定问题召开了专题论证会议,对浏阳市浦梓港谭氏家庙不予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
  官方回应看似为这一热点画了句号,但细细想来这份说明却有着偷换概念的意味,浦梓港谭氏祖祠始建于明嘉靖年间,距今已有480多年历史。即便不是谭嗣同祖祠,即便没有被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那这座有近五百年历史的古建筑就能随意拆除吗?就不值得保护吗?
  看似破旧的数百年老屋,实际上珍藏着族群传承精神依托和人文内涵,承载着族群的感情寄托与亲情伦理,是维系一个家族情感的纽带。这一标志性的建筑,或许已成为谭氏家族盘根问祖、慎终追远的精神家园。
  承载了文化,记录了历史,对于它的价值衡量应该是多方面的,毕竟这样的古建筑我们已经拆得够多了,而这样的历史文化载体,拆了就真的没有了。自己门前的宝贝还是要自己珍惜,能够把它变成当地文化历史的标志,而不是当成破旧无用的老房子,有关部门的文化底蕴才算是真的培养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