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臣、在民间享有“包青天”之誉的包拯,是安徽合肥人。现在位于合肥市环城公园东南角的中国包公园,便是桑梓后人为纪念这位清官而修葺的建筑。近日自包公园南侧经过,发现包孝肃公墓园对面人行道旁矗立的滚动公益广告箱内,新安置了一幅宣传画:居中一只白色细瓷餐碟中,盛放两粒银光铮亮的子弹,碟子左右分置一柄银叉和一把银刀,下书五个大字:“最后的晚餐”。
较之许多设计粗陋的廉政宣传画,该图因略微用了一点形象手法,显得较为艺术,不仅吸引众多过往行人注目,亦颇发人深思。阅读曝光报端的被查违纪违法官员贪腐案情,我们可以发现这些贪官有个共同特点,就是缺乏生活理想,信仰秉承实惠主义,“半夜里梦见做皇帝,快活一时是一时”“捞上一把,死也做个饱鬼”等及时行乐思想充盈脑间,最终造成虽然心知肚明行贪污腐化是吃“最后的晚餐”,可赴宴者依然接踵而来的热闹场面。
《笑林广记》里录有一则笑话:苏、杭人同席,杭人单吃枣子,而苏人仅食橄榄。杭人问苏人曰:“橄榄有何好处,而兄爱吃他?”苏人曰:“回味最佳。”杭人曰:“等得你回味好,我已甜过半日了。”行色匆匆赴享“最后的晚餐”者,十之八九便是这“先甜半日论”的信徒。武则天晚年,宠臣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贵盛,亲族俱引入朝廷为官,势倾朝野,贪污腐化,秽声远扬。“二张”有个弟弟,叫张昌仪,曾作过洛阳令、尚方少监,恃诸兄之势,胆大妄为。从《资治通鉴》里记载他的两例腐败案来看,这是一个既有经典腐败实践,又有精辟腐败理论的“全能腐败者”。他有次早朝途中,一位姓薛的候补官员半路向其行贿求官,给他五十两金并一份个人简历。张昌仪收下贿金,来到朝堂,即将这个行贿者简历交予负责官员选用的天官侍郎张锡,令其给薛姓候补官员任命职务。数日后,张锡发现这份简历不慎丢失,忙去问张昌仪所嘱提拔者之名,张昌仪骂曰:“不会办事的东西!我也记不得他名字了,只知他姓薛,回去查到候补官员中有姓薛者,给个官就是啰。”张锡慑于张昌仪淫威,回去细阅候补官员档案,竟查出六十余名薛姓候补官员,由于无法分辨究竟哪位是张昌仪交代的提拔者,遂将六十余人全部任命官职。张氏兄弟竞以豪侈相胜,张昌仪起建一座宅第,华丽超过当时的李氏诸王及诸公主。有人忿不过,夜晚在他新宅大门上书写八个大字:“一日丝能作几日络?”意思是问:“你又能作乐到几时呢?”张昌仪着家人将字擦去,可旋即又被人写上。再擦,再写,竟达六七回之多。于是,张昌仪不再着人擦字,而是自己取笔在这行字下面批注四字:“一日亦足。”张易之、张昌宗被斩,张昌仪等张氏在朝族党亦遭捕,与“二张”一同枭首天津南。张昌仪这“一日亦足”思想,就是“先甜半日”意识的凸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