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朋友聊起工作,她总是一脸哀怨地倾诉着那个越位跳上去的女主任,哀叹自己疲于奔波却前途渺茫的八个小时。好在她人脉广博、头脑精明。在八个小时之外,她总是神游于澳洲、美国、西班牙、德国、法国、新西兰……她从世界各地采买琳琅满目的商品、和各种甚有奇效的产品。我从她那里拿到了范冰冰最喜爱的澳洲面霜,拿到了远渡重洋的法国兰蔻的粉水,拿到了缓解母亲膝关节疼痛的美国的维骨力……
所以,相比于枯燥乏味的工作,全球代购就是朋友的“别处”。抬起头来会跟我抱怨生活的种种,低下头去就是互联网里联动的地球。
认识一位做图书生意的阿姨,她的书店开得颇为成功。每次从旁人那里听说阿姨当年破釜沉舟的勇毅与果敢,总是惊叹得倒吸冷气。只是我更熟悉的是她对于旅游的热爱。每次与她讲起话来,她总会慈眉善目地专注着你的眼睛。她与我讲到极地的企鹅如何在傍晚的微光中寻找领头的雄企鹅爸爸,然后一摇一晃地扑扇着翅膀回家;讲到自己在歙县的龙尾山脚下挑拣歙石磨制歙砚的快乐;讲到在山涧里,用溪水冰镇着啤酒西瓜,和朋友们从晨光微熹玩闹到日落黄昏的自足……
所以,相比于惊心动魄的生意,旅游就是阿姨的“别处”。工作起来是兢兢业业的忙碌辛苦,放松下来又是仗剑天涯的潇洒自由。
这样想来,再细看出去:好像身边的人都在仰仗着工作生活,却又于工作之外生活在别处——
喜欢喝酒的,下班了总会约个酒场;
喜欢搓两把的,下班了总要约些麻友;
喜欢杀一盘的,小区门口总有守不够的棋盘;
喜欢锻炼身体的,朋友圈里总在晒自拍的马甲线。
这只是日常生活的一些短小的片段,更遑论周末的一场说走就走的骑车远行、或是远走高飞的一场千里之外的演唱会。
工作之内的生活,是一种常态。人生在常态的重复中,总会葆有对现状的不满以及对未能触及的生活的憧憬;
工作之外的生活,是一种偶然。人生在偶然的经历中,总会触及对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现状的发泄。
生活在别处,是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在别处生活,是情绪的另一个出口。
然而,生活的别处只能是生活的调剂品。米兰·昆德拉讲过:“当生活在别处时,那是梦,是艺术,是诗,而当别处一旦变为此处,崇高感随即便变为生活的另一面:残酷。”
喜欢喝酒吗?让你试试夜夜笙歌不得歇;
喜欢麻将吗?让你感受日日拨弄计输赢;
喜欢下棋吗?让你苦守大门风雨不能阻;
喜欢锻炼吗?让你做做健身房里的教练。
真的是太过残酷!
所以,世界那么大,都想去看看。
而在看看之后,还是回来继续工作吧。
正如同此时此刻在电脑面前敲敲打打的我,正是把写作当做自己生活的别处。
然而,写完这最后一行,就该收整思绪、为明日的工作任务细细思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