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成都,并不是我的初衷。想象中,那也是一个喧闹和浮躁的城市。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现在,一切都被商业化,各个旅游景点肯定也大同小异。面朝大海,放松心情的惬意或者乡间小路,鲜花相伴的世外桃源,只存在于文学作品中。很多时候,旅游只是给压抑的心情寻找一个出口。于是,目的地的景点就不见得有多重要了,沿途的风景也许会是意外的收获。走走,看看,听一听不同的方言,尝一尝不同的美味,去发现那个拥挤、喧嚣的城市的另一种美。
几个小时的高铁行程结束,刚出地铁口,就感觉到了成都人的狂野——满大街都是飞一样的电动车。擦身而过的电动车后留下一脸茫然的我:难道这人开的是火箭?一天的第一顿饭,点菜完毕说一碗米饭,服务员惊讶地问:一个人的米饭?你不吃吗?我说不吃呀。服务员走了我还给孩子说,我不吃米饭难道不可以吗?结果上来的是一桶!竟然还有米饭按人头算的,两块钱管够。不过,石锅蛋豆腐并不是我想象的空有其名,豆腐里面还真有鸡蛋,挺不错的一道菜。
宽窄巷子也就是西安的回民街,有没有类似于南京的夫子庙,我已经记不清了。但是,这里没有回民街油腻腻的街道,没有那满街的叫卖声,没有穿梭其中的三轮车和电动车。这里,青石板的街道,古朴的建筑,传统的小吃与现代的商铺,更多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就像星巴克传承咖啡文化一样,成都的火锅也传承着一种饮食文化。对于曾经是一个十足的吃货的我来说,翻滚的红汤曾给了我不可抵挡的诱惑。然而,岁月的消逝,味觉的刺激已经折服于胃。倒是江畔人家的木楼,想象中他们恬淡、宁静的生活成了我的奢望。湿冷的天气却有遍地的杜鹃和一树树的花苞,让我觉得还是不虚此行。
印象中,花重锦官城写的是春夜喜雨的花景与心情的。西安的现在,说不上冰天雪地,也谈不上萧瑟,但海棠、百合、杜鹃……只能以高价买回,然后小心翼翼地伺候着,一不小心,回报你的就是枯枝败叶。
成都之行,我没有资格从政治、经济、交通等角度与西安比较,也无力用文人的华美辞藻去描述,只是美食、美景让我觉得上天更加偏爱这个城市。不管怎样,我依然只是过客。明天,就又回到那个还能大致辨别东南西北的城市,不会再一脸茫然地跟着孩子傻傻地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