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B06版
发布日期:2018年03月02日
热点直击
问政西安教育 您想说点啥?
问政西安教育 您想说点啥?
  西安电视台大型电视直播节目“问政时刻”4月8日将“问政”西安教育的消息一经公布,各家媒体争相报道,各界人士纷纷通过网络新媒体等留言评论。自2017年3月份以来,西安市教育局局长一直空缺至今,故西安教育话题显得更为敏感。本期“问政时刻”应该关注哪些问题?如何才能促进西安教育更加良性健康发展?记者经过搜集整理,发现网友留言评论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上学难
  “上学难”一直是众家长热议和头疼的话题。2017年8月审议通过的《中共西安市委关于落实“五新”战略任务加快补齐“十大短板”的决定》,更是将“上学难”列为“十大问题”之一。
  一位署名“陌上桑”的网友表示,选择适合孩子的学校,理性教育消费,不是每一个孩子都适合名校,不是每一个家庭都适应名校的要求。有网友表示,上学难与买房难、看病难并列,成为困扰中国老百姓的三大社会民生问题,孩子要想上个好学校更是难上加难,要么拼爹、要么拼钱。
  2 择校狂
  西安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中学退休教师表示,争抢优质生源,小升初明里528,暗里筛筛子。多年下来,已经形成了同国家教育大政格格不入的游戏规则:先是名校各系校考,再是各种机构的点考,然后是教育部门组织的联考,加重了学生负担,提高的教育消费败坏了行业风气,形成恶性循环。
  西安某培训机构的老师表示,其实在他班上,不少家长和孩子是不愿意上奥数班的,但名校的校考、点考都考奥数,于是大家开始跟风,五六年级学生占大多数,三四年级的也越来越多。
  陆先生是一位六年级学生的家长,他的孩子所在的班级就有很多孩子不在学校上课,而是在外面参加各种补习班,再通过补习班去参加各个中学的校考等各种考试。孩子奔波在学校、补习班、考试的途中,从早上醒来就在做题,一直做到晚上10点以后,过年期间都不敢松懈。这位家长表示,对整个社会来说,真的是一种不正常的状态。
  网上有诸多学生家长还反映,认为西安学区划分不合理。其中有一位家长说,学校和自己家仅几百米之隔,但自己的孩子却不能在这所学校读书,原因是自己家的房子不在学区内。
  3 补课疯
  中国教育学会日前发布的《中国辅导教育行业及辅导机构教师现状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现有中小学生1.8亿,中小学课外辅导学生超过1.37亿人次,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校外教育培训机构鱼龙混杂、恶性竞争的局面也随之而来。
  很多家长认为,在繁重的课业之外,孩子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这对孩子的身体是一种严重摧残。家长冯女士认为,如今校外的补习班太多了,收费都很高。她说自己家孩子一年用于补习班的花费在好几万元,本来不愿意给孩子补课,但看到别的孩子都在补,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也根本不敢懈怠。
  今年春季学期伊始,教育部等四部门以办公厅名义联合印发的《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一经发布便引发舆论广泛关注。“立即停办整改”“坚决纠正”“坚决查处”等关键词的高频出现,也让公众对此次针对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办学行为的专项治理行动给予了更多期待。
  4 作业多
  一家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平台曾发布互联网教育大数据报告———《中国中小学写作业压力报告》,其中显示西安中小学生日均写作业2.87小时;而西安老师三分之一的工作时间也用在了批改作业上,远高于其他工作时间。上班、陪作业无缝衔接,家长们感到身心俱累,就像每天都打两份工。而陪写作业,也成为影响中国家长幸福感的主因。
  一位网名是“日上枝头”的网友留言说,自己女儿才读小学一年级,作业量特别大,背诵、字词、做卷子,偶尔还有手工作业等。每天下午5点放学就开始写作业,一般得写到晚上八九点才能完成,孩子写得手疼。姚女士的女儿在西安高新区某小学上四年级,据她说,每到期中、期末,孩子做作业和卷子有时候甚至会写到凌晨一两点,直叫人欲罢不能、欲说还休。
  教育部门明确规定,小学低年级不能布置书面作业,但现实情况令人堪忧。家长纷纷希望,中小学生不应该布置太多的课外作业,字词等内容应该在课堂上完成,正常的作业量应在1-2小时内完成,更多的时间要让孩子去玩耍、读书、去感受大自然,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另外应该叫停家长批改作业的规定,由老师来批改作业。
  还有很多家长希望有更多的普惠性幼儿园,希望义务段公办学校更加均衡,希望民办学校选拔方式更加科学合理,希望教师的激励机制更加合理……每个人都对教育有更多的期盼。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提到了一个问题:西安教育应该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提供相对公平的机会,而不能只是为一部分学生。
  省统计局日前组织开展了“2018陕西人民新年愿望”大型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按城乡分组,“推进教育公平,解决‘择校热’‘大班额’等突出问题,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在全省城市、农村居民新年愿望中均排在第3位。然而,城乡差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依然存在。
   文化艺术报记者 寇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