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点艺苑文坛,许多大师彪炳青史的形象与他们流播众口的逸事佳话是不可分割的。李太白诗固然好,柳耆卿词固然佳,唐伯虎画固然精,设若没有长安市上酒家眠、众姬春风吊柳七、漏夜载美归姑苏的传说,终不免消颜损态、减香失色。
正是识得其间三昧,许多富机心者于求艺为文之余,总不忘自造佳话。
启功早岁追随齐白石研习丹青,擅亲历之胜,忆叙齐白石事迹生动而别致,较之一般道听途说转述者,质朴中更添一层神韵。他说过齐白石一件自造佳话不成,反弄巧成拙的趣事。从前北京每到冬天,就有菜贩手推独轮车叫卖大白菜,住户纷纷购作过冬储存菜,每车菜最多值不到十元钱。一次,菜车经过齐门,齐白石拦住菜贩,向他说明自己画值多少钱,愿意画一幅白菜,换他一车白菜。不料此菜贩根本不懂一幅齐画确可抵一车菜而有余,竟向路人大嚷:“这个老头儿真没道理,要拿他的假白菜换我的真白菜。”一时弄得齐白石狼狈万分。难怪启功在《记齐白石先生轶事》中述说这桩趣事时,还不免为老师慨叹:“如果这次交易成功,于是‘画换白菜’‘画代钞票’等等佳话,即可不胫而走。没想到这方面的佳话并未留成,而卖菜商这两句煞风景的话,却被人传为谈资。从语言上看,这话真堪入《世说新语》;从哲理上看,画是假白菜,也足发人深思……可惜的是这次佳话,没能属于齐先生,却无意中为卖菜人所享有了。”
末代皇帝溥仪也披露了“帝师”陈宝琛沽名钓誉的一则事例。有次在书房里,陈宝琛忽然对溥仪说,无意中看到两句诗:“老鹤无衰貌,寒松有本心。”想起自己即将来临的七十整寿,请求溥仪把这两句诗写成对联,赐给他做寿联,溥仪答应了。随后,陈宝琛又对同事朱益藩说:“皇上看到这两句诗,说正像陈师傅,既然是皇上这样说,就劳大笔一挥,写出字模供皇上照写,如何?”可谓老谋深算,左右逢源,一则佳话就这样天衣无缝地造成了。
齐白石自造佳话的对象是不解雅道,缺乏“六朝烟水气”的“卖菜佣”,且涉及实物交易,故当场讨个没趣。而陈宝琛自造佳话的对象是垂髫童子,又是以师对徒而言,自然易于奏效。陈宝琛喜作诗,其作品中被人引用最多的当属《前落花诗四首》中的一联:“委蜕大难求净土,伤心最是近高楼。”据说从中历历可见其欲助溥仪恢复帝业而不得的无奈、孤愤心绪。尽管壮志难酬,但在策划儿皇帝为自己书赠嘉奖联这件小事体上,陈宝琛可能是至死无憾且自认为神鬼莫知的。孰料在其弃世二十九年后,由当年小皇帝变成被释战犯的溥仪,出版自传《我的前半生》时,还是公布了陈宝琛这桩沽名钓誉之举。帝师九泉之下有知,可能也唯有以“身后是非谁管得”自嘲吧。
自造佳话再美,终属人为,恰如小孩游戏吹出的肥皂泡,尽管晶莹剔透地满天飘舞,结果总不免一一破灭,落下的皂液溅得吹泡者满面。《水浒传》里的“母夜叉”孙二娘说过一句粗口:“由你奸似鬼,吃了老娘的洗脚水!”对嗜耍机心者,此语真不啻当头棒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