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B05版
发布日期:2017年11月24日
立身行己
范仲淹的自度
范仲淹的自度
  《岳阳楼记》乃古文之大观。百读百新,令人观止。如此绝妙的即景生情的散文,竟然是作者仅凭一幅《洞庭晚秋图》感慨而出的,就是说,作者范仲淹作《岳阳楼记》前并没有去过岳阳,更没见过岳阳楼与洞庭湖。按理,一位作者在没有身临其境的情况下,是不能凭空虚构的。然而,范仲淹例外,这完全与他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
  北宋庆历六年正是范仲淹和滕子京的背运年,范公被贬到河南邓州,滕公被贬到湖南岳阳。试想,仕途受挫、时运不济的人应该是极其颓丧的,但在知识分子尤其是高级知识分子那里,则不然,往往是压力反成为动力,美酒与水于他们都是能源,满腔的忧愤也会燃烧成夜航的塔灯,一江的渔火,甚至次日的朝霞。滕子京将忧愤的能量献给了重修岳阳楼事业,使得古迹旧制重现,名楼再起恢宏,自己留名千古。范仲淹把一腔忧愤化作精神符号寄予山水,成千古名篇。由“浊浪排空、山岳潜形、虎啸猿啼”,进而到“波澜不惊、郁郁青青、皓月千里”。抒情思议的过程就是从忧转乐的过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将成,心胸顿开,宠辱皆忘,释然了。文以载道,也可度人啊!
  往往人的情绪最低落,势运极差之时,正是人的灵性最敏感期,只要你抓住了这根引线,就会捣腾出意想不到的宝藏。若被负能量糊住了你的天眼,务必极力将负能量转化为我们重新起飞的燃料,这就叫化解吧,佛家称之为自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