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五月”惠民演出 群众艺术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具体实施者和践行者,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在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公共文化“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基本原则下开展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文化成果。满足公民基本的文化需求。
商洛市地处秦岭南麓,汉水北岸,是真正的楚头秦尾之地。独特的地理位置造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秦文化和楚文化在这里既相融又保持相对的独立。夏天的傍晚,你沿着丹江河堤公园走一圈,就会发现一种有趣的现象,河堤公园里有许多自乐班,高亢嘹亮的秦腔之音还萦绕在你的耳畔,百步之外,那婉转温柔的花鼓小调又渐入耳来。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的文化生活也丰富多彩起来。群艺馆的职能作用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我们更多地倾向于做好服务。
商洛市群众艺术馆,现有戏剧、音乐、舞蹈部;美术、书法部;文艺创作等12个部室。编制36人,现有人员只有20多人。围绕“公共文化服务”这个工作中心,我们不仅为全市的人民群众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健康向上、品质优良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还要开展指导群众业余文艺团队建设,辅导和培训,组织并指导群众文化创作,开展群众文艺理论工作研究等一系列工作。在任务多,人员不足的情况下,近年来,我们遵循“群众文化群众办”的原则,通过向社会公开招募文化志愿者的办法,汇集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文化公益事业中来。其中以社会各界文艺骨干、文化能人和文艺社团为主,这些人不仅对文化公益事业有兴趣、而且有担当,更重要的是,他们有文化服务意识。我们把这些人组成一支“商洛市文化志愿者服务队”,深入到群众中去,更好地服务于群众。
同时,我们还通过“寻找商洛好声音”,“商洛市广场舞大赛”,“陕南民歌赛”等一系列的大型文化活动,将各领域的精英人物也招募到我们的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中来。短短几年时间,就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简到精,初步在全市形成了“商洛市文化志愿者”服务网。这些人从老百姓中来,经过我们的专业培训,再回到老百姓中去,真正实现了群众文化群众办。
我馆有一本杂志叫《商洛文化》,办了十几年,由于人力不足等各种原因,杂志成了一本材料汇编,花了钱,没人看。2014年,我们对办刊人员做了调整,并将我市有名的作家诗人等有办刊经验的人员吸收进编辑队伍里来,并对刊物进行了全新的改版,短短几年时间,《商洛文化》就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受到省内外的关注。2015年《商洛文化》在首届群文期刊评奖活动中,荣获优秀栏目奖。2016年被评为“陕西省优秀群文期刊”。
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我们觉得,文化志愿者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尤为重要,而且会越来越重要。这些从群众中来的人,他们更知道老百姓需要什么,更能融入到老百姓中去。如何对文化志愿者进行更专业的培训,全面提升他们的服务意识,这可能是我们面对的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