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B01版
发布日期:2017年11月10日
《菩提树下的欢宴》(连载70)
《菩提树下的欢宴》(连载70)
  横渠张载
  一代英明之主唐太宗李世民,驾崩于翠微寺(先前,李渊亦驾崩于此)。史称,李世民驾崩时,病榻前有三位历史人物肃立在侧。一个是高僧玄奘,他捧着刚刚译出的《唐玄奘奉诏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即我们平时所说的《心经》,正朗声诵出,为君王超度。空山静寂,诵颂洪亮,君王在安详中闭上眼睛。
  另一位肃立在侧的人物,是太子李治,也就是未来的高宗皇帝。他此刻正跪倒在床榻前,聆听父皇遗嘱,准备接班。
  肃立在侧的,还有更重要的一位,此一刻叫武媚娘,后来做了女皇则叫武则天。她此刻正捧了一罐刚煎好的汤药,要给君王喂药,君王摆摆手,表示已经没有这个必要了。
  武媚娘先前在感业寺出家,唐太宗患病期间,被派来照顾君王,或者换言之说,这个病疾让武媚娘上山,既有了一次与先皇告别的机会,又有了一次与太子李治死灰复燃的机会。
  这一切都发生在翠微寺,玄奘高僧译经的地方。
  人们说,这四位重要人物的齐聚翠微寺,事实上,为大唐帝国即将开始的开元盛世,开启了先声。李世民去世后,高宗李治在此即位。 

  第一百零四颗念珠。玄奘的译经工程,俨然是一种国家行为。由朝廷出面,敬请京师地面上各大寺院中的高僧,那些深谙大乘小乘经典教义的饱学之士,那些有着绰约才华文笔犀利老辣的佛门中人,将他们召唤至弘福寺,组成一个译经团队,由玄奘口述,然后几个僧人证义,几个僧人缀文,几个僧人笔受,几个僧人书手,这项空前绝后的浩大译经工程,叮当动工。
  玄奘于大唐贞观二十二年五月十五日于长安弘福寺翻经院,翻译《瑜伽师地论》时有下列参加人员:
  弘福寺沙门知仁笔受
  弘福寺沙门灵隽笔受
  大总持寺沙门道观笔受
  瑶台寺沙门道卓笔受
  清禅寺沙门明觉笔受
  大总持寺沙门辩机证文
  简州福众寺沙门靖迈证文
  蒲州普救寺沙门玄忠证文
  普光寺沙门道智证文
  汴州真谛寺沙门玄忠证文
  弘福寺沙门明濬正字
  大总持寺沙门玄应正字弘福寺沙门玄谟证梵语弘福寺沙门文备证义蒲州捿岩寺沙门神泰证义廊州法讲寺沙门道深证义宝昌寺沙门法祥证义罗汉寺沙门慧贵证义宝澄寺沙门明琰证义大总持寺沙门道洪证义
  设立国立译经场,翻译和出版那些佛家珍贵典藏,这是佛门中第一要紧大事,亦是汉传佛教落地生根,开花生叶的第一等要事,在玄奘之前,玄奘之后,这件事都在进行着,由玄奘高僧所主持的译经事业,将这项神圣之事,推向一个大盛时代。
  从《高僧传》等书的记载中可以找到下列这一些译场:东晋时有庐山惠远的般若台,陈代富春之陆元哲宅,陈隋间广州之制旨寺。国立译场有姚秦长安之逍遥园,北涼姑臧之闲豫宫,东晋建业之道场寺,刘宋建业之袛洹寺,荆州之辛寺,萧梁建业之寿光殿、华林园、正观寺、占云馆、扶南馆,元魏洛阳之永宁寺及汝南王宅,北齐邺之天平寺,隋长安之大兴善寺,洛阳之上林园,唐长安之弘福寺、慈恩寺、玉华宫、荐福寺等等。这都是最著名的译场。
  玄奘西行求法归来,所创办的第一个国立译场是弘福寺。那么弘福寺在长安城的什么地方呢?弘福寺遗迹已经湮灭,史籍上说,是在终南山山脚下的子午镇左近。还有人推测说,很可能就是长安城南郊,隋文帝杨坚所建的那个双塔寺,双塔寺规模恢宏,这弘福寺也许是个寺中之寺。另外,法显高僧、鸠摩罗什高僧修行弘法过的草堂寺。寺中记载说,当年,当玄奘高僧提出想为他的译经设一个经场时,唐太宗李世民曾经领着高僧来这草堂寺查勘,想将译经场设在这里。可是,当时的草堂寺已经荒芜,凋蔽,尤为令人奇怪的是,经堂中央,端放着一口棺木。叫来僧人询问,才知道这棺木中装着的,正是当年被宇文泰毒死的北魏最后一位皇帝孝武帝元修。李世民大约望着棺木,感慨良多,遂让人以帝王之礼,将这位北魏末代帝王埋葬于杜陵。因为这孝武帝元修那东魏的高欢不承认他是皇帝,叫他“出帝”,即丢下江山离宫出走的皇帝,所以这后来建成的元修墓叫“出帝陵”。草堂寺的记载说,李世民见这草堂寺为荒草所掩,于是吟了一句诗,叫“草堂寺内草青青”,随后将手往近旁的山顶一指说,高僧,就将你那译经之所,设在山顶朕的翠微宫的旁边吧,在宫墙西边起一座寺,寺随殿名,权且叫它翠微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