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官寨遗址重大考古新发现将西安建城建都史提前至5500多年前
杨官寨遗址重大考古新发现将西安建城建都史提前至5500多年前
文化艺术报讯(记者 梁飞燕)11月9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高陵杨官寨遗址发现大型普通居民公共墓地,而考古发现的遗址内大型环壕的庙底沟文化聚落进一步勾勒出了早期的城市雏形,或将西安市的建城建都史提前至5500多年前。
本次发现的庙底沟文化墓葬规格基本相近,都是小型墓葬,且随葬品非常少,对比早年在杨官寨遗址聚落环壕西门址两侧大量出土成层分布的完整陶器,二者之间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反差,因此推断这批墓葬应该是杨官寨遗址庙底沟时期普通居民的公共墓地。
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其中最早在西安建都的朝代可以追溯到距今三千年前的西周。
而通过近年来考古人员在杨官寨遗址开展的考古发掘工作,已经基本厘清了该遗址的整体布局结构,在该遗址范围内发现的建造有大型环壕的庙底沟文化聚落、两侧成层摆放大量陶器的西门址、环壕内部疑似堆土迹象、聚落中央的人工水利设施等,加上本次发现的东区大型普通居民公共墓地,无疑勾勒出了一个早期城市的雏形。如此一来,西安市的建城史、建都史或可提前至5500多年前的庙底沟时期。
距今6000至5500年的庙底沟文化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共同体,其分布范围以关中地区为核心,并向周围强势扩张,东达大海,西至甘青地区,北到长城一线,向南已越过长江。
杨官寨遗址作为庙底沟文化时期的一处中心聚落,其规模巨大的聚落、环壕等,表明当时已经具备了组织周边区域和聚落的人集中到一起开展大型工程的能力。揭示了杨官寨遗址是一处带有都邑性质的大型史前聚落遗址,很可能就是最早中国的雏形,并为后来国家的起源、中华文明的起源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