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2017年06月02日
陕西文物精准扶贫宜君旱作梯田博物馆
陕西文物精准扶贫宜君旱作梯田博物馆
  5月31日,记者在陕西省文物局了解到,宜君县认真落实习总书记“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都活起来”的重要讲话精神,从“保护文物、传承精神、融合发展”的角度,按照以“传承文明、增强自信”为中心,把“保护遗产与发展旅游”相结合,依据《宜君县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要求,启动宜君旱作梯田农业生态博物馆建设这一惠民项目。不仅让文物活了起来,同时以文物扶贫带动了农业文化遗产区域的快速发展,让当地农民群众迈上了致富之路。
 
  加强文化元素融合发展,形成七大文化展示区
  宜君县位于陕西省中部铜川市北部,关中平原与陕北黄土高原的结合部,既因宜君水而得名,又因适宜君王避暑而称谓。宜君县先后荣获“最美中国”“自然生态援人文生态”旅游目的地、陕西省旅游惠民先锋县、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中国避暑休闲百强县、全国革命老区旅游脱贫致富典范县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依托哭泉梯田文化景观保护与利用,把哭泉梯田列为第四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哭泉梯田片区作为示范,深入挖掘梯田文化,保护生态景观,建设美丽乡村。
  宜君旱作梯田农业生态博物馆建设项目先后完成了姜女文化广场、游客接待中心、民居改造、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开展了宜君梯田自驾游、宜君梯田客栈民宿体验游、中国美丽田园·宜君梯田摄影写生季等活动。因其独特唯美的农事景观,先后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美丽田园”,被评选为最受摄影家喜欢的旅游区,还被特别推荐为2015神奇大西北最值得去的100个地方之一。 

  以文物扶贫方式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2016年以来,宜君县以旱作梯田农业生态博物馆被列入“陕西省文物扶贫项目”为工作契机,充分利用梯田景区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景点众多的优势,大力发展民宿经济,全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
  全县以精准脱贫为抓手,大力实施旅游+扶贫战略,以文物保护为切入,积极推行旱作梯田景区网格化管理,努力实现管护员、讲解员、保洁员“三员齐备”,通过景区带动扶贫、农旅融合扶贫、商品制造扶贫及技能培训扶贫等方式,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形成了以“梯田旅游、休闲度假、民宿体验”为特色的三产融合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以生态促旅游、以旅游促惠民的新路子。
  2017年宜君县将完成梯田农业生态博物馆各个展示区的展示工程,2018年将全面建成并对外开放,未来的宜君梯田农业生态博物馆将成为国内比较有影响的中国农耕文化博物典型代表,传承中华历史文化以及生态保护及人文景观示范区,实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成为改善人类居住环境,提高当地农民幸福指数的休闲养生之地。 

   宜君汉阴共联姻,打造姊妹梯田生态博物馆
  宜君哭泉梯田雄踞于关中通往陕北的管钥之地,作为旱梯田是关中等旱作农业的代表;汉阴凤堰古梯田镶嵌在巍峨的秦岭、巴山腹地,作为水梯田是稻作文化的代表。位居陕西的这两个梯田群落一南一北、一旱一水,各有千秋。2016年在陕西省文物局的指导和支持下,双方签署合作开发协议,共同打造姊妹梯田生态博物馆,实现梯田文化遗产发展可持续。
  根据协议双方商定将突出汉阴凤堰古梯田、宜君哭泉梯田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致力于联手融入更大的区域旅游合作圈,并与省内外旅行社达成游客旅游目的地意向,联合开发出富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旅游资源和产品,并做好线上、线下宣传推介。
  如今,宜君县的梯田地膜玉米已经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形成了波澜壮阔的梯田景观,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精耕细作农业下宜君百姓勤奋劳作的智慧,成为创造并仍在发挥作用的活态文化遗产,亦是陕西融自然生态、农耕文明、民俗文化于一体的新的文化亮点。文化艺术报记者 吴嫚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