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2017年06月02日
文化艺术报记者驻村调研
山阳县双寨村“第一书记”抓养蜂
山阳县双寨村“第一书记”抓养蜂
  抓党建,让农村基层稳下来;促帮扶,让困难群众站起来;抓发展,让村民富起来……从驻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第一天起,山阳县高坝镇双寨村“第一书记”卢堂保就一头扎进村民家中,倾心交流、收集民意,并据此精准识别、精准施策,带领全村143户村民努力奔走在脱贫之路上。
  2017年2月,山阳县总工会干事卢堂保来到双寨村报到。刚到双寨村卢堂保首先就把如何通过产业扶持脱贫提到工作议程上,每入一户他都详细询问贫困户想发展什么产业,采取个性化精准帮扶措施。根据实际,他与村委、驻村工作队因地制宜,持续以中蜂养殖为主导产业,畜禽养殖、中药材、食用菌、油菜等短平快项目同步发展的产业发展思路,对有发展潜力、特色产业突出的贫困户在资金补助和项目安排上予以优先扶持,促进其自主脱贫。据了解,2016年双寨村被山阳县委、县政府授予“脱贫攻坚先进村”荣誉称号。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从今年4月份开始进行数据清洗至今,他一心扑在贫困户基本数据是否精准上,没有休过节假日,晚上加班是常态。白天入户进行贫困户数据核实,晚上设计能让贫困户易懂的表格,目的就是能让群众理解政策,把真正困难需要帮扶的人纳入到扶贫数据库中。其中,进行数据清洗核实时,他还反复查阅贫困户资料,进行比对核实,力求做到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中。“我做任何工作都要努力做到最好,因此任何一个数据我都必须弄清楚,这样一天下来心里才有底气。”卢堂保说。
  谈到扶贫工作现阶段遇到哪些困难?卢堂保表示,部分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严重。“懒人扶不起”,只有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带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与到扶贫产业中,才能真正实现脱贫致富。以养蜂为例,由县财政每箱补贴一半,养殖户自己出一半的方式建立养蜂扶持。因为大部分贫困户初次接触养蜂,对养蜂能否产生收益心里没底,有些群众不愿意养蜂。经过村委领导班子反复上门沟通解释,帮扶干部带头养蜂见到效益后,才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结果,第二批养蜂报名,大部分贫困户踊跃报名开始养蜂。现在143户贫困户已经有36户开始养蜂。谈到此,卢堂保说道:“良好的沟通非常重要,让我觉得前期的工作没有白费。”
  都说养蜂风险低见效快,但由于目前双寨村的蜂蜜养殖还在起步阶段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蜂蜜质量参差不齐,没有稳定的销路。为此村委领导班子多次与蜂蜜加工厂洽谈,希望可以建立稳定的供应关系。对此卢堂保表示,他对双寨村生产的蜂蜜品质非常有信心。“由于小鹘岭的树木繁盛、花期长,所以蜂蜜吃起来比市面上部分野生蜂蜜营养价值高、口感好。”此外,他还表示:“我们现在也在努力将双寨村蜂蜜养殖打造成品牌,吸引消费者前来购买和推广,进一步打开销路。”
  如何保证扶贫产业发展可持续?如何打出品牌实现利润产出?这些都是他作为“第一书记”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对于未来的工作打算,卢堂保说希望干好眼前事,谨记扶贫方针,继续做好产业扶贫的各项后续工作,尽力解决贫困户脱贫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确保扶贫产业可持续。文化艺术报记者 李明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