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B03版
发布日期:2017年05月05日
笙在戏曲乐队中的运用
笙在戏曲乐队中的运用
  笙,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民族簧管乐器之一流传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其流传过程中,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能够继续活跃在当今时代,充分证实其经久不衰的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笙作为一种传统民族乐器,在我国戏曲作品中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
  笙是固定音律乐器,不易变音,因此有着固定音高的作用。而弦乐(特别是板胡)的音准控制是不易把握的,它在受力度、情绪等多方因素的影响下音高都会发生变化。尽管专业演奏员功底深厚,耳音好,也须谨慎而为之。而笙不仅自己可以得心应手的进行演奏,而且还可以对其他乐器起到“校音器”的作用,特别是使弦乐音准不易错位大,即便不准也可以根据笙的音高迅速调整。
  由于笙的制作形式和特殊的发音装置,使得笙的演奏技法、技巧多种多样。既可以演奏旋律,又可以双声部演奏,也可以副旋律演奏,既可以繁简演奏,又可以节奏型演奏,既可以吹单音,也可以吹双音,三音和多音,还可以运用“呼舌”、“喉舌”等技巧来丰富和声效果,帮衬其它声部,弥补不足,增加整个曲子听觉上的厚实丰满和立体感,从而给听者一个十分沉稳的音乐效果。
  近年来,经过不断改革和发展,笙在演奏技巧、音域广度,以及音色统一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提高,并日趋成熟。其高音区音质轻柔清秀,中音区甜阔,低音区圆润丰满深厚,已形成高中低音十二平均律系列,可以流畅演奏十二个调,目前已成为戏曲音乐伴奏乐队中非常重要的常规乐器。戏曲乐队俗称“场面”,它具有人数精干,使用乐器简练等特点。因此,每件乐器在乐队中都必须充分地发挥特性。笙的音响美妙辉煌,富有渗透力,其和声饱满,音量充实,能使小小的戏曲乐队丰富多彩。可以说,在戏曲伴奏中必须注意和主弦乐器的隶属关系,声音既不能盖过主弦乐器,更不能压过唱腔。一般来说,有唱腔时用单音伴奏,有时甚至停吹,在间奏过门中跳荡或热烈或悲愤或激越,这时则可放开吹奏,发挥笙的独特作用。因此,在戏曲乐队中,它有着一支笙十把嗡之说法。其伴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时与唱腔并行,即所谓唱腔满跟,有时不完全随唱,而在行腔的间隙出现,亦即将唱腔继续加以伸展和补充。同时,又将几个互相间隙的唱腔片段连接成一个整体即拖腔保腔,有时则不用伴奏,让演员尽情发挥,待到感情达到高潮的一瞬间,笙和其他乐器突然进入以达到音乐情绪的完美渲染。2016年9月,由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眉碗团创作的新编秦腔碗碗腔历史剧《李十三》中李芳桂在与妻子的对话中用到抒情的音乐桥段,就是由笙的SOLO来完成的。
  全部用单音吹奏
  前四小节分为一个乐句,后四小节再分为一个乐句,前四小节用连音吹奏,颗粒性不能太强,第四小节的两拍第一拍弱吹,第二拍加轻微腹颤音,会使乐曲听起来更加完美,动听,有立体感。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各个剧种既有其共同的民族风格和传统程式,又因各地的风俗习惯、语言特点及民间音乐的不同,而各具特色,争奇斗妍。但无论是柔婉秀丽的昆山腔、高亢激昂的梆子腔、韵味隽永的皮黄腔,还是具有乡土气息的柳子腔等,笙都以它丰富的和声、粘性的音色,充实的音量和多彩的演奏技法,在戏曲乐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