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2017年04月14日
文化馆长谈文化(第1期)
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兰栋平活动照
  开栏语
  随着民众精神文化水平的日益提高,地方文化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前沿阵地,如何在满足民众的精神生活的同时,展示创新意识和拓展性,成为当代文化馆的难题。
  为更好宣传我省公共文化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发挥文化馆作为我国文化事业机构和群众文化事业机构的主导地位和引领作用,自本期起,《文化艺术报》将开设“文化馆长谈文化”栏目。 

  我在文化馆担任馆长的六个年头里,始终坚持“免费开放上水平,公共文化创品牌,文化惠民接地气,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办馆理念和宗旨,使柞水文化馆的各项工作有了跨越式发展。
  值得回味和总结的是,为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根据柞水山大沟深,九山半水半分田,人民群众居住分散,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我馆探索实践了“文化赶大集”公共服务品牌,重点围绕县境内乾佑、社川、金井三大流域民间传统的“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赶集民俗,积极组织实施“送一台演艺、送一次培训(广场舞)、送一个讲座(农村实用技术)、送一次展览(民俗文化暨非物质文化传承保护)、送福寿春联、开展一次‘大手牵小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联谊活动。此品牌自2012年实施以来,已在全县16个乡镇(现八镇一办)实施开展近80场次,直接服务群众12万人次,成为百姓喜爱,社会各界关注度较高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县直有关部门如林业、土地资源、司法、水保等单位积极加盟文化赶大集活动,普及宣传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基层的文化馆,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前沿阵地,我认为关注基层,关注乡村文化建设是文化馆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破解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上动脑筋下功夫,把文化为民、文化惠民做实做细做好,这应该是当代文化馆人的历史担当。
  在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难点上,坚持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是一方面内容,未来更重要的是变送文化为种文化,一要加快推进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构建县镇社区(村)三级文化服务体系和网络;二要加强乡村文化文艺骨干培训,为乡村文化发展奠定人才基础;三要真情扶持民间文艺社团,鼓励引导社团为群众提供更多的精神文化产品;四要积极推动数字文化馆建设,让数字文化覆盖区域内的各镇各村,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文化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