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梨园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它肩负着以戏载道,传承文明,感化人心,引领风尚,规范道德的社会功能。在缺乏大众媒体,文化知识不普及的时代,中国人正因梨园文化的传播,受剧中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所感化,耳濡目染地培养起真、善、美、丑等审美价值,建构起传统中国人的文化性格和心理结构。全国人大代表、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韩宝生认为,在西安加快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进程中,着力打造国家级中华梨园文化产业园正当其时,是具有强大带动作用的文化战略工程。
韩宝生建议,一是将“中华梨园文化产业园”列入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从专项资金、投资融资、政策扶持等方面予以支持,促进文化产业园区建设。
二是梨园文化既是传统戏剧遗产又有独特的文化旅游优势,内涵丰富,涉及面广,园区内可包含梨园博物馆、梨园论坛、梨园大剧院、梨园学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体验区(仅陕西约90余种)、戏曲演出、服装服饰表演、百戏楼建筑群、中华戏曲乐神——老郎神祭祀等文化项目,突破了当前旅游业资源雷同、建筑雷同、产品雷同的同质化低层次现象。它可将文物的文化背景与现代旅游开发深度融合,创新出中外游客亲自参与体验性、情景性、互动性的模式,带给游客更深度的文化﹢旅游享受。
三是秦腔作为中国戏曲的鼻祖,是陕西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可充分利用和发挥陕西戏剧文化优势资源,以西安易俗社、三意社两个百年历史剧团作为国家级中华梨园文化产业基地的龙头与核心,形成教学、培训及演出为一体的文化新机制。汇集陕西地方戏种阿宫腔、碗碗腔、汉调、眉户,以及昆剧、豫剧、京剧等流派艺术,共同畅想中华戏曲文化的新时代。
四是建议以每年正月十四(梨园诞生)为“梨园祖庙会”日,恢复中华乐神祭祀仪式(非遗项目),成为全国戏曲艺术界每年举办的重要的文化盛典,形成日常演艺和每年定期举办全国性戏曲文艺汇演活动交相辉映,进而衍生开发戏曲文化产业链,助推文化旅游业发展,这样不仅挖掘发挥了传统文化遗产的独特优势,而且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文化艺术报记者 吴嫚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