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
第A04版:视点
第A05版:深度
第A06版:文博
第A07版:艺术
第A08版:百年典藏
第B01版:书画名家
第B02版:春晚
第B03版:演艺
第B04版:副刊
第B05版:作文
第B06版:人物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影像
标题导航
百年中国典藏画展国画·山水(一)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2017年01月20日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年中国典藏画展国画·山水(一)
百年中国典藏画展国画·山水(一)
匡庐读书图黄山寿 纸本设色 146cm×80cm 私人藏 黄山寿(1855耀1919),原名曜,字旭初,别字旭道人,晚号旭迟老人,又号丽生,江苏武进人。官直隶同知。幼年生活贫困,一生致力于书画。书法学唐、北魏及清郑燮、恽寿平等,得其神韵;国画创作则人物、山水、花鸟,无一不能。
黄山寿山水多青绿,颇见功力。青绿山水一派的精髓,他能化为己用,表明他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开拓和变革。他画山笔力方硬,但不刻薄,在直接勾勒的山骨和皴擦的山体之间达到完美的结合。《匡庐读书图》画近处岸边,茅屋中有人在读书吟诗,屋外有两人在散步缓行,后有童子相随,前面两人一副仙风道骨的身影与山中云雾缭绕的境界化为一体。远山山顶耸立丛丛松林,山中潺潺流水把静的山变成动的山,从而同云雾、行人打破了山中的宁静。
松壑鸣泉图吴观岱 纸本设色156cm×99cm 无锡博物馆藏 吴观岱(1862耀1929),初名宗泰,字念康,号洁翁,别号有小梅花庵主、鱼陆散人、溪山画隐、觚饮道人等,江苏无锡人。工书善画,山水人物兼妙,尤擅画梅。为“江南四吴”之一。
吴观岱习画辛苦,白天当学徒,夜晚临画,常常半夜才能入眠,学徒津贴几乎都成了他的绘画材料费。吴观岱作画十分认真,他作画往往要静思多时才落笔,由于思考精慎,用笔功力扎实,所以画的质量很高,墨色不滞碍,似有信手拈来的天真之趣。他画松也很特别,松树干细长,为显树干的苍老,擦上几笔深墨,枝干相交,直弯互衬,高低相错而无死板之感。一股清泉从山上直泻而下,撞击着山石,发出哗哗的声音,与广阔的江水化成一体。
深山白云图姜筠 纸本设色尺寸不详 故宫博物院藏 姜筠(1847耀1919),字颖生,别号大雄山民,安徽怀宁人。光绪十七年(1891)举人,官礼部主事。 姜筠工书画,书法学苏轼,山水宗王石谷,苍润古秀,工写兼至,别有韵味。《深山白云图》画大山、坡岸、房屋、渔舟,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山中白云飘浮,更衬托了远山的深远,山上密密杂树寓意着新的生命处在潜伏的酝酿期。姜筠作画以古法入,在借鉴古人笔意上又力图摆脱古人,从而寻找自己的绘画道路。图中的山石树木借鉴古法,重视造化,而点缀其中的房屋、渔舟、云气正是表现了人的伟大和大自然的永恒。
松风萧寺陆恢 纸本设色174cm×94cm朵云轩藏 陆恢(1851耀1920),字廉夫,号狷庵,江苏苏州人。擅花鸟、山水、人物画。曾与金心兰等人结画社。尤能鉴别书画。
陆恢的山水苍秀隽雅,为娄东嫡传。他的画学王原祁层层皴擦,用笔有力,在繁密中力显空阔。《松风萧寺》以寺庙为中心结构画面。寺庙藏于大片松林之中,松树遒劲有力,风骨傲然,深深扎根于岩石山缝之中;寺庙高墙大院,井然有序,表明在大山之中仍有佛家禅声。全图远虚近实,沙汀坡渚,长长的湖岸更说明了山川的雄伟。万物的静谧,悠扬的寺庙钟声,小屋中的人家把一切统一在精心构思的图画之中,唤起人们追求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
北斗洞林纾 纸本设色92cm×48cm中国美术馆藏 林纾(1852耀1924),初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福建闽侯(今福州)人。光绪八年(1882)举人,官教谕。清末民初文学家,以译西方小说和反对白话文著名于时。后肆力于画,擅山水,师石谷而以己意出之,花鸟得陈文台之传。著作有《春觉斋论画》、《畏庐文集》、《诗集》及《小说笔记》等。
林纾山水灵秀略似文徵明,浓厚处近戴熙。林纾作画时对材料把握十分独特,他根据自己对“墨分五色”的理解,把不同深浅的墨汁分盛五碗,作画时分蘸使用,用墨尽量干净。画风总体工细严整,多用渴笔以提醒精神。《北斗洞》画巨崖危峰之下一神秘洞窟,四周山势雄峻,洞口翠竹亭亭直立,近处大块岩石更使洞口显得狭小,使人遐思洞中的秘密。全图布局相对集中,以洞口为中心向四周发散,似有危岩欲下封堵洞口之态。
20世纪的丰碑以此前任何一个世纪不可替代的艺术特色屹立在无声诗史的群峰之中。它作为东方绘画的代表,中华民族艺术的精华,在20世纪世界艺术之林中放射着独异的光彩。20世纪中国画的历史,是与整个中华民族艰辛奋进的里程同步的历史。百年之间,沧桑之变给中国画事业带来过挫折,但中国人依然在内心深处喜爱山水,富有生命力的中国画艺术并不曾因一时的迂回改变它驶向真、善、美的航程,因此,我们可以从20世纪山水画的发展中看到一部无数画家寻找理想家园的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
《百年中国》是由文化部艺术司、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中国画家研究院联合主办“百年中国典藏画展”的系列珍品,以高度的历史性、前瞻性、客观、公正地回顾和审视百年中国画,全方位,多视角,系统展示各历史阶段的名家名作。精心遴选的1901-2000年间的542位国画名家的551件作品,充分考虑地域风格流派,兼顾已故画家及当代老、中、青作者,兼容人物、山水、花鸟等等各种题材,是100年来迄今为止反映中国最为全面完整的美术历史!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人人网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