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记者从陕西省文物局了解到,按照陕西省二轮修志的总体规划,经过上百位专家学者长达七年的艰辛努力,重修《陕西省志·文物志》日前正式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志是我省二轮修志中卷帙最大的一部专业志书,也是有史以来记录陕西文物遗存最为系统和完备的一部志书。
根据文物普查资料,截至目前,陕西省共发现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与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点49058处。国有各类馆藏可移动文物120万件(组)。
鉴于此,在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指导下,省文物局作为承编单位,组织了以陕西文博系统专家学者为主的百余人的编撰力量,自2009年起开始启动重修《陕西省志·文物志》的编纂工作,前后历时近7年,至2015年年底初稿通过省地方志编委会的终审,2016年底正式付梓出版。
重修文物志采用述、志、记、图、表、录、索引等多种体裁,收录了凡陕西省境内现存上起旧石器时代、下迄近现代已列为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与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以及各收藏单位馆藏一级文物和少量虽非一级品但具有特殊价值的珍贵文物。
全志共计有360万字,采用图版3600余幅,文物条目5900余则。这些内容,不仅有助于存史资政,也为读者、特别是研究者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资讯。
此外,本次重修文物志在编纂过程中,对于诸如某些古墓葬之墓主身份,各个遗址与古建筑的年代、性质与相关数据,器物定名和功用等等,长期以来以讹传讹,真伪混淆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考订工作。
同时,还设立了“人物”专章,对陕西文物保护研究贡献突出,且已离世的人物共计24位。此外,对业内被评选为“陕西社科名家”的3位专家,设立社科名家录并做简要介绍,全志实际记载人物200余人,300余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文博系统整体队伍的工作业绩和贡献。
文化艺术报记者 梁飞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