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B04版
发布日期:2016年10月28日
鲍勃·迪伦获诺奖争议一路随行
鲍勃·迪伦获诺奖争议一路随行
  近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圆园员远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美国音乐人兼作家鲍勃·迪伦。年届苑缘岁的迪伦成为自员怨园员年诺贝尔文学奖创立以来首位获得该殊荣的音乐人。与此同时,诺贝尔文学奖该不该给歌手成为各国人民热议的话题,有媒体认为,迪伦获奖是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最具争议的结果。
  对于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世界各国媒体产生了广泛的讨论。英国《卫报》写道,“鲍勃·迪伦是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音乐唱作人。由于在赔率名单上出现的频率高,曾被视作是诺贝尔奖的陪跑成员之一。圆园员员年,已结束的赔率赌注使其获奖概率飙升至第四,正如英国立博公司形容的那样:‘这是消息灵通的文学爱好者们一场筹码颇多的赌博’。”
  《纽约时报》撰文写道,“瑞典文学院选择一位流行音乐人赢得世界文学界最高的荣誉戏剧化地重新定义了文学的边界,引发了对歌词是否与诗歌具有同样艺术价值的讨论”,文章指出,“迪伦获奖被认为是弥合了高雅文学和更具商业气息作品之间的鸿沟”。
  也有一些人认为迪伦的歌词有抄袭嫌疑,他们指出迪伦在自传《编年史:第一部》中明显借鉴了杰克·伦敦书中的话语,迪伦圆园园员年出版的专辑《爱与窃》有抄袭日本小说家佐贺纯的语言。
  对此,迪伦本人圆园员圆年接受《滚石》杂志采访时曾说,“在民谣和摇滚圈,引用是一个使内容丰满或者更加丰富的做法。歌词首先要与音乐和旋律一致,在这基础上怎样都可以。你创作的所有东西都是你的,我们都这么干”。
  对于种种针对迪伦的质疑,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萨拉·达尼乌斯给出的获奖词中可谓是一种有力的回击。达尼乌斯说,迪伦将他的诗歌通过歌曲的形式展现出来,这与古希腊的诗人荷马和莎孚通过音乐表达的经典作品别无二致。鲍勃·迪伦的作品虽然是让人“听”的,但完全可以把它们当做诗歌来“读”。
  文学院评点说,迪伦是一位标志性人物,对当代音乐的影响深远,同时“也是亚文学不断追随的人物”。事实上,迪伦分别于员怨怨远年和圆园园远年分别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