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09版
发布日期:2016年10月28日
杨晓阳:开创中国人物画大写意新风貌
杨晓阳:开创中国人物画大写意新风貌
  黄河的歌 270cm×200cm 1983年
  茶有道 68cm×68cm 2007年
  2016年10月27日至11月6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美术馆主办,中国国家画院创研部、中国国家画院艺术交流中心、中国国家画院艺术信息中心、北京风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大唐西市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协办,“丝绸之路从写实到写意”——杨晓阳美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并将于10月29日举行画展开幕式。
  杨晓阳的绘画技法从对中国传统的继承,到中西结合,从写实到写意,做了大量探索。本次展览分“速写写生、主题创作、重彩绘画、水墨写意”四大部分,将展出其30年来关于丝绸之路题材的作品350件,包括速写/写生260件、主题创作20件、重彩画30件、水墨画40件,展现了杨晓阳严肃、认真的探索精神,坚实全面的绘画功夫,以及写意水墨的逐步提升,是对丝绸之路文化精神的多角度阐释。他的艺术创作的多次转变,透过展览作品将得以最佳地映现。其2016年创作的31米水墨长卷《社火》也将亮相展览现场。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表示,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展览表现出的前瞻性将给我们以启示,它体现着杨晓阳作为一位从西安走出来的艺术家的学术追求和社会担当。
  丝绸之路是2000年以来贯穿中国与西方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交流的“神秘之路”,对中西方交流起到重要作用。杨晓阳曾在1985年从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到达新疆,历时4个月,做了大量的考察、写生和记录,感受丝路沿途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其后多年间,他多次对丝绸之路中国境内和沿途达到罗马其间的多国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写生和体验,创作了大量的表现丝绸之路风情、历史和人文内容的作品,内容丰富。恰逢“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丝绸之路从写实到写意”——杨晓阳美术作品展将给我们前瞻性的启示。
  正如杨晓阳所说“我的画是从写实走向写意的实践,从写生到现实主义的主题画,再到打破时空的历史画,最后到现在的水墨大写意,有一个完整的过程。早期的作品《黄河的歌》《黄河船夫》是写实的,后来探索一些历史画比如《丝绸之路》,在创作上,时间、空间被彻底打破了。2000年的时候,我出了一本《告别过去》的画册,基本上跟过去的现实主义、写实主义手法拉开了距离。”这是杨晓阳对自身创作历程嬗变的简述,而这过程经历了30年,通过不断地学习、思考、探索和实践,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大写意”风格,在画风上雄健、古朴,接近古代传统,同时刷新了现代写意的面貌。
  多年来在艺术求索的道路上,杨晓阳对于艺术创作的理论思考自成体系。从“大美术”“大美院”“大写意”到“大美为真的写意精神”,从“器道并重、一人一品”到“形、神、道、教、无”的“五字箴言”和“题材模糊化、意义多元化、章法多维化、用笔书写化、造型意象化”的“五化”创作方式,其对于当代美术创作的理论构建具有着切实的现实意义。
  对杨晓阳自身而言,持续于丝绸之路题材深耕拓展的过程中,他的绘画技法也从对中国传统的继承转为中西结合,从写实转向了写意。对于展览的学术中心“从写实到写意”,美术理论家邵大箴认为,这是一个很有兴味,也很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它体现了杨晓阳一直以来的学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