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腔历史源远流长,贯穿千百年来中国社会发展历程。秦腔剧目丰富多彩,质朴通俗,明快感人。《庚娘杀仇》是易俗社原副社长李约祉老先生成名作《庚娘传》中最精彩的一折,鞭笞恶少王十八的贪色和凶残。表现出尤庚娘刚阿不屈、以死抗争的复仇精神。在该折子戏中我所扮演的尤庚娘属小旦做工戏。
我非常喜欢这出戏,该剧曾有无数老前辈演出的一出戏,具有一定的传承,深受广大戏迷的喜爱。在给我排练时不仅继承了应有的传统程式,而且根据我的嗓音等条件又做了适当的改变。同时在传承的基础上也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体会,使我更能准确地把握尤庚娘的人物性格。
首先《庚娘杀仇》是一出成名已久的折子戏,由不同时期的名家传承下来的,在观众心目中脍炙人口。其次剧情好,情节递进合情合理,尤庚娘作为封建社会最底层的平民弱女子,起初心性是善良的,胆识是懦弱的。但因生活所迫,仇恨所逼,变得刚强不屈,视恶如仇,万般无奈下才敢提刀杀人。如人物刚出场所唱“尤庚娘坐愁城思前想后”直到“何一日才度过恨海悠悠”,这是对突然发生的惨祸作沉痛反思,恨贼人太残暴,恨丈夫不听劝,更发愁自己一个弱女子如何面对强暴,“愁城恨海”是对她这时心理的写照。乃至进洞房后看见刀,立即就点燃了内心复仇的烈火,一个复仇的计划形成了,这才有了坦然换装、陪酒、献歌等一系列戏剧动作。杀了王十八与恶婆以后便进入了第三个感情层次,一种报仇雪耻的豪情油然而生,当她在墙上奋笔疾书“好汉做事好汉当......休累池鱼遭祸殃”时,人物性格便得到了艺术的升华,观众便对这个不幸的人物由同情转向敬佩。
我喜爱这出戏,不仅因为剧情好,还因为它有流传已久的经典唱段。演员演得自然,唱得舒畅,戏迷听得入神、过瘾。而且这出戏对演员的要求也很高,唱、念、做、舞一样儿都不能疏忽,对自己的艺术造诣有很大的帮助和提高。
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一下演好这出戏必须掌握的几个要点。
一、唱功:这个角色要唱得有激情。唱腔要发挥得跌宕起伏,高低有致,感染力要强。如开场那一大板唱段,行腔要抑扬顿挫,吐字铿锵有力,高亢处要激昂悲愤、波澜沸腾,低沉处要柔顺婉转,幽怨深沉。加强对人物内心活动的表达,体现人物性格气质的变化。
二、技巧:水袖及刀的运用。刚出场尤庚娘悲伤无助,人物性格优柔,水袖需微微拖动。动作幅度不宜过大,当看见刀时,就要运用水袖团花和上下团花,把尤庚娘紧张而又复杂的心情展现出来。又如在灌醉王十八时,运用舞动的水袖,轻盈飘逸,使已喝醉的王十八更加眼花缭乱,为杀王十八作了铺垫。还有运用“刀”的技巧,刚一拿刀,显得很笨拙,表现出从未拿过刀的状态,为最后跪下拜刀的情节作铺垫。一个弱女子把复仇的希望全寄托在刀身上,显得那么无奈与无助。
三、“唱”和“技巧”为人物塑造服务。在程式运用上,不但要紧密结合人物塑造,而且还要根据自身条件,不要为了程式而一门心思程式化。如手势、身段的运用,集合造型的处理,都要符合戏剧情景和人物情绪。因为不同演员的身高、胖瘦、动作习惯均不同,不要一味模仿别人而忽视了自己的特长。否则会令人感到生硬别扭。这是个难题,全凭演员自己掌握尺度。演员所运用的唱、念、做、打等亦是如此。既要合理运用一定的优秀程式,又不能完全地被它束缚,既要传承,还要发展。
戏曲表演艺术博大精深,我们要不断地通过实践和沉淀,博采众长,还要自身深刻体会,不停捉摸、理解,方能在艺术道路上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