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版
发布日期:2016年09月02日
认真体会人物 用心演好角色
认真体会人物 用心演好角色
  ■ 西安长安区剧团 王宏 

  《葫芦峪》一剧是秦腔传统名剧,为须生花脸重头戏。剧中诸葛亮这个角色唱做并重,非常吃功夫,也是王文鹏、刘易平、焦晓春、段艺兵、薛志秀等前辈名家的拿手戏。辛福民老师为我排练了《葫芦峪》,我饰演诸葛亮一角,随着舞台经验的积累,我对这个人物的塑造、理解也越来越深刻,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刻画人物的。
  首先,注意形象和气质。从第一场《坐帐》,到最后一场《托印》,我注意人物剧情的变化,唱腔和表演讲究细节,力求从外在形象到内在气质上准确刻画人物。外在形象上,我在演出时注意水袖的整齐,不耷拉,在形象上符合诸葛亮儒雅潇洒,饱读诗书的文人特征。在表演上力求不温不火,没有大幅度的动作,作为大汉丞相,出将入相,透着国家礼制三军威仪,动作幅度不宜过大过于夸张,也没有运用太多的高腔甩腔。
  其次,注意唱腔节奏的把握。为了准确地表达诸葛亮的思想感情,在演唱中我很注意及时变换节奏。有时处理得静如平湖,水波不兴;有时唱得快如流星,瞬息即逝。在《坐帐》中的出场,含威不露,行军布阵不改雅人深致,上得场来,神态庄重,步履稳健,气氛肃然。例如“有山人行人马神鬼难猜”唱段,我就唱得轻快自然,散淡洒脱,又含着稳定自信,唱到“恨马谡失街亭一场大败,又多亏老赵云单枪夺来”时,当“恨马谡”一句上板后,突然转快,嘈嘈切切,飒然而过,最后唱到“将身儿打坐在我家营寨,等候了司马昭儿过营来”,又唱得那么悠闲而安详,这段唱腔体现出了诸葛亮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非凡智慧。在中军三次禀报司马昭进营后,一句“孺子,大胆了”,离开桌位,唱到“骂一声司马昭冤家胆大”,上前一步,用手指点司马昭,司马昭吓了一跳,接唱“儿焉敢虎口里来拔獠牙……”,轻快奔放,唱出了胸有成竹、决胜千里的统帅的威严和风度,使司马昭不得不收下裙衣和凤冠,悻悻而归。
  在唱腔方面,我追求刚柔并济,注意唱腔的收放控制,高不劈,低不涩。例如在《司马拜台》中“老贼放下了泼妇脸”的“老”字,唱得坚定有力,“脸”字高遏行云,势如破竹。到“谋计不成是枉然”唱得低沉缓慢,突出了诸葛亮此时的懊恼悲愤。特别是《祭灯》中“后帐里转来了诸葛孔明”这段唱腔,悠沉委婉,韵味绵长,刚柔相济,徐急有致,强弱得体,断连合宜的行腔,层层深入,细腻而深刻,一句“曹孟德领大兵八十三万”,唱得高过行云,激情愤慨,特别是“曹”字,怒气冲天,声震屋瓦,倾吐了与曹魏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到《托印》时,诸葛亮已经气息奄奄,这时我完全采取低沉的腔调,表现了特殊情况下的感触和意愿。这种唱腔具有相当厚度,似有悲愤和感慨,又有忠贞和无奈。使观众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这一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是多么留恋他的未竟事业和他的山河人民啊!
  再者,我注意表演细节的刻画。在《祭灯》一场中,在魏延急报军情,煽灭“命灯”时,孔明如迅雷击顶,目惊心碎,见魏延跪拜案下时,心火上攻双袖甩下,怒目视延,全身颤抖,然后双手水袖一把抓住,往桌上猛一顿,然后挣扎起来传令魏延带领人马把守渭河,让魏延出帐去,当姜维掌剑欲杀延时,孔明急止,迅速搂须,摆袖双臂从桌子垂下,叹息生死有常,难逃定数,已知生命垂危,扶病安排后事托印五丈原……
  最后一场《托印》中,孔明身着相帽黑蟒,面色枯黄苍白,神志恍惚,摇摇欲坠,命在旦夕之态,他行步艰难,二童子搀扶左右,强挣扎拔动无力的双腿,气喘气短的呼吸着,搀扶行至姜维、杨仪面前时,眼中含泪,目光昏花,头首微微抖动,表现出自己命在垂危,与患难与共的忠臣良将就要永别,胸有千言万语,倾吐不尽的哀伤切痛……当搀扶他行至“怀揣久反”的魏延面前时,他表现出恶气上涌,眉锁目瞪,两眼发出利剑般的寒光,逼视反贼。又看到马岱,眼神中满是不舍,凝视一会儿点头表示放心,心想除掉魏延这一大患可以交给马岱了,之后才慢慢坐到位上。
  当孔明坐于帐内,说诗,念白时,表现出气息奄奄,体弱呻吟之语气,“六出祁山把命丧”,表现出无限饮恨与遗憾,忧怨叹息,说道:“保国如同梦一场……”这段富有深情的表演与念白,是对“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真实刻画。诸葛亮身染重患,生命垂危,同时又忧民忧国,抱负谋略还没来得及实现,心中有很多的无奈,最后一次升帐派遣将领,也是最后一次见面,心中有太多的不舍和挂念。要唱出这种复杂的感受,颇具难度,需要在细节方面准确把握,才能将人物表演得更加深刻。例如“阴气朝下咽,恶气朝上泛;有心斩魏延,念起了关美髯;刘主把驾宴,与我托江山;好言劝众将,斜目,哎,(滚白)观魏延了!”几句道白,我表演的时候讲究层次分明,咬字坚实有力,特别是“念起了关美髯”“与我托江山”两句,念得深情饱满,使观众能感念他们之间的深情厚谊。杨仪,魏延,马岱出帐后,童子每次都要揉眼睛,诸葛亮微斜身体观看旁边的人以及空下的座位,这几处都要演得非常细致,用眼神刻画出诸葛亮对不同角色的不同反应,一方面要刻画出诸葛亮弥留之际的虚弱以及神志模糊,另一方面要在动作神态和语速表情上,每次都传达出不同的意思,暗含对他们几个人的不同安排和期待。诸葛亮去世以后,陈孝启前来,“魂灵儿出帐去方才回转,一事儿未托明亮心不安”这两句要唱得非常轻缓,给观众空灵的感觉,好像是诸葛亮的魂灵从远方缓缓飘来,越来越近,声音也越来越大。接下来的表演需要抓住诸葛亮魂灵归来后的神态,全身僵硬,一动不动,活动胳膊时腿纹丝不动,活动腿时胳膊自然垂下,全身活动身子直挺挺的,在椅子上摆来摆去,用这种特殊的表演方式表现出诸葛亮此时的状态。
  诸葛孔明一生欲竭忠尽力,重兴汉室,六出祁山兴兵北伐,怎奈病入膏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堪称忠烈楷模。老一辈名家如王文鹏、刘易平、焦晓春、段艺兵、薛志秀等都根据自己的条件,演绎了各具特色的诸葛亮,都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好评。《葫芦峪》是须生硬戏,唱做并重,诸葛亮这个角色很特殊,他足智多谋,带有神鬼难测的神秘色彩,一生曲折悲壮,对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要展现他信心饱满坐帐行军,再到土台蒙羞,葫芦峪遇挫,无奈祭灯祷告苍天,再到五丈原托印,人物的跨度很大,很考验演员的功底。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以后还需要在唱腔道白,表情动作上继续加强,使人物更加细腻,形象更加饱满。